武汉抗疫事迹11篇
武汉抗疫事迹篇1
目前,湖北武汉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已经不到900人,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的ICU病房,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带领医护人员和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疗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全力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
晚上12点多,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正在夜间查房。他仔细检查每一位病人的各项参数变化。这位近50岁的患者已经用了快30天的ECMO,每个细节都将决定救治的走向。
为了更好地救治危重症患者,武汉市肺科医院原本两个独立的ICU病区最近刚刚打通,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了危重区、过渡区和康复区的功能划分。胡明负责的病床从10张变成了20张。
在危重症患者康复区,这位患者是胡明他们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以来救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满70天了。如今,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患者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好转。
在ICU病房,胡明已经坚守了两个多月了,晚上就住在病房隔壁的值班室里。每次抢救,作为科室主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月下旬,胡明光荣地成为武汉市肺科医院首批火线入党的五名党员之一。
随着危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点医院集中,武汉肺科医院ICU转入了更多的危重患者,16名患者中有5个人上了ECMO。从最初30名本院医护人员的坚守,到现在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苏、北京等多地近两百名医护人员的进驻,大家齐心协力对每一位危重患者进行救治,与死神进行较量。
武汉抗疫事迹篇2
一次次的艰难与困苦需要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渡过难关,才能让我们的祖国面对困难,更加游刃有余。
又一次的疫情悄然来临,如同蛰伏的猛兽一般,短短二十多天,全国已有接近万例的患者,疑似病例已破万。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各省立即开始采取措施,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人心惶惶之间,有人趁乱作怪,恶意散出谣言,不仅如此,甚至还有不法商家大赚黑心钱,一盒十只装的口罩原价只有一两百,开价却达到了850元。在全国人民都关注疫情之时,这些不法分子却要国家分出一只手来澄清谣言、惩罚这些违法行为,真是令人可恼可恨。
但是,让人庆幸的是,在大灾大难面前,不仅仅有趁乱的手在浑水摸鱼,还有许多奋不顾身的人,投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去。其中,已有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开始之初,就立即奔赴第一线,去拯救那些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以至于有人说出了“我们什么时候出门?钟南山让我们出门我们就出门!”这样一位敢为人先,一心为国的高尚的人,我们不由得对其深深的敬重。自然,在第一线抗击冠状病毒的医生,远不止钟南山院士一位,身患渐冻症症的张定宇医生在妻子感染冠状病毒的时刻,却选择了继续在前线奋战。晚上两点下班四点起,累了就蜷起来躺一会。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些战士的面临的危险却丝毫不逊色与真正的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可是他们却依旧在患者之间穿梭,给他们以希望的曙光。如果没有他们,现在的疫情或许不止如此。正是他们,给了我们全国人民战胜这次疫情的信心。
也许只有在灾难面前,国家才可以变得更加强大。只有经历了,才可以在灾难面前处变不惊,更加沉稳的应对。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够渡过这次难关,并因此而更加坚强。加油,中国!
武汉抗疫事迹篇3
这个年,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有点不好过。二八二九明明还是喜气洋洋,走街窜巷,三十却被爆炸性新闻占了头榜,初一到现在,待在家里不敢出门,人心惶惶。揪着百姓的心的,不仅有飙升的确诊案例,更有那不知是真是假的“所谓真相”。请让谣言止于真相,疫情不是谣言的温床。
谣言操纵舆论感情,误导公众判断,更影响社会稳定。
这几天网上的这类信息真不少。“饮用高度酒能抵抗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用盐水漱口”,“中部战区空军今天会在武汉上空播撒消毒粉”……,不一而足,有的成了真相,有的则被辟谣,但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广泛转发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对此最科学的态度,当然是不信谣不传谣,但是当前在网络接收和传播消息的,更多还是你我在内的普通民众,既不是消息源头,也缺乏足够的能力去核查。这就让防谣止谣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最高法发文探讨武汉八名造谣者。这八人最先在网上发布消息说,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SARS,被武汉政府武汉公安机关处罚,如今又公开致歉。但当时如果真的能加以警惕,认真排查,也许疫情就能早点被发现控制。
由此可见,消除谣言,根本是让官方多说话迅速做事。让真实信息尽量准确权威地从官方口径发出,让群众获得更及时有效的信息,这当然还是依赖信息的公开透明。
解决谣言问题,依法处理是治标,信息公开是治本。
做好了信息公开工作,群众就会将公开的信息和自己获知的谣言相对比,久而久之,当群众发现政府公开的信息永远正确时,谣言就自然失去了群众基础。反之,如果谣言一次次被现实证实,那么群众在突发事件面前,会自然地选择相信谣言。
作为普通网友,我们应把不信谣不传谣当作基本原则,相信政府的办事效率与办事能力。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河南硬核防控无不让人暖心。疫情已经出现,并不应只是恐慌,逃避;倒不如服从命令呆在家里为武汉,中国奉献温情与爱心。应提高自己的判别能力,客观,冷静地关注新闻。不轻信谣言,跟进权威媒体,独立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担心生命安全的初心固然合理,但与其担忧不止,不如把精力花在帮助他人身上,让自己成为防制疫情中的那一道光。
真相所到之处,谣言的阴霾必将散去;信心所到之处,病魔的阴魂终将散场。
武汉抗疫事迹篇4
2020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一年。这个特殊的春节我们都只能呆在家里,本应是张灯结彩,合家团员的新春佳节,却不知多少本能和家人团结的人们不得不被隔离在不同的地方,这罪魁祸首就是今年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
在这重要的时期,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我们最敬畏的白衣天使,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护目镜在他们的脸上勒出了一道痕迹,奋战在与病毒抗争的前线,他们无所畏惧,争分夺秒的救治每一位感染者。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一直坚持再一线战斗。有许多是从其他省份调去湖北(武汉)支援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或许他们也曾担心害怕过,但在国家危难面前,或许他们的顾虑、他们的亲情显得很渺小,他们义无反顾的向疫情重灾区出发。
疫情爆发这些时日,除了抗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爱心捐赠人士、执勤的民警、各个卡点登记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在默默的为这场疫情付出。
目前,全国上下形势有了好转,全国的病例已经一天比一天大幅减少,如今跌落到两位数。真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尽管如此,我们没有掉以轻心,战斗仍然在继续。
我们的工厂复工了,复工前的检查工作非常严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进出小区必须戴口罩,除了直系家属,禁止外来人员进出。各镇街也毫不松懈,对于年后回莞的人员,一律报备,做各方面的检查跟进。我们尽管很渴望上学,为了安全起见,只能继续在家呆着。在这场全中国“禁足”中的战疫中,比起一线的抗疫逆行者虽然微不足道,我们还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无论是一线的防疫人员还是幕后贡献者,我们同舟共济,目标就是早日取得抗疫胜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临。无数的人,无数的远方都有中国儿女们在为你们默默的祈福,春日迟迟,来日可期,希望春暖花开之季,病毒能彻底的消灾,我们一起向阳而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抗疫事迹篇5
疫情就像冲锋号,你们抛下家中幼小的孩子、瞒着父母、依依不舍地和恋人分开,义无反顾地冲向疫情第一线。你们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是啊,我们可以不去武汉,你们不行!我们可以不去医院,但是你们不行!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与死神抢人罢了。”
在这几天的新闻上看到你们医护人员辛苦而憔悴的身影,听见你们嘶哑的声音,还有那被防护口罩勒肿的脸颊,泪水悄悄的在我眼眶里打转。
你们是英雄,是白衣战士,我相信病毒一定会很快被你们打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在这场战斗中,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我们。战斗需要武器,而这场战斗的武器就是各种药物、各种口罩、防护服等用品,我们要向负责这块后勤保障工作的叔叔阿姨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正是你们没日没夜的生产医疗物质,废寝忘食地调配、运输物资,才能让这些“武器”能送到一线战场,让它们能保护好我们的白衣战士,帮助病人战胜病毒。
看到各地医疗物资纷纷告急的消息,国内外同胞心急火燎地想尽各种办法,把物资送到一线“将士”手中。因为你们知道,没有防护口罩、没有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犹如战场上赤手空拳的战士,在敌人面前只有送死的结果。我们想对你们说一句,谢谢您!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们!
我还要感谢那些埋头待在实验室研发抗病毒药物的叔叔阿姨们,有了你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研发出超敏2019-nCov病毒的检测试剂盒,让更多的病人能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隔离。而抗病毒喷雾的研制成功,更将保护好白衣战士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打败病毒的药物一定会尽快生产出来,届时我们就能在这阳光下畅快的呼吸了!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向在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的勇士们、幕后的后勤保障、科研研发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武汉抗疫事迹篇6
今年的我正准备着过年的年货和新衣服,来迎接我期盼已久的春节,根据以往的春节,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亲访友,期待着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但是就在1月23日的时候,我通过新闻知道了武汉的疫情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达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武汉也因此而封城了,随即浙江也启动了防控一级响应。我们家里也购买了口罩,消毒液来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也从网上了解到了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和传播的途径以及如何防护等知识。
杭州市也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始大力宣传不要外出,不要聚会,居家隔离等措施,来减少疫情的蔓延,学校也多次询问及发送防疫宣传信息和注意事项,我们的家族聚会也纷纷取消,大家通过网络视频互相拜年,互相提醒。不过,最辛苦的还是要数在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了,他们种种的英勇事迹让我感动,他们放弃了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拯救其他更多人的生命。他们在疫情的最前沿长时间工作,观察病人的情况及时做好记录,还要安抚病人。国家也组建了多支医疗分队来支援武汉,没过几天,就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一道道被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具的勒痕。但是,就在这几天,却有着医用物资紧缺的问题,于是各大商家,明星,企业纷纷捐款捐物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为这些不惧危险的逆行者们加油!这些医务人员们为了能够战胜病毒,为了能够从死神手中抢救出更多的病患者,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在与死神赛跑。他们每天忙到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为了节约医疗物资,他们不敢喝水,不敢轻易的上厕所。他们虽然奋战在疫情的最前沿,但是他们的安危却牵动着身后无数个家人对他们的担忧。
最让我最感动的是:在大疫来临之际、浙江省杭州市展现出了,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博大的民族胸怀,在其他省份还在封城封路不接收湖北籍外地游客的关键时候,凭借着自身优质的医疗资源,接纳了他们,展现出了大爱,并安排、隔离好疑似感染病例和正患有新型肺炎的病人,给予他们医疗、生活上的极大帮助。让他们在绝望中感到了无限的温暖。
我爱你杭州,我所在的这座城市。我为你骄傲。
武汉抗疫事迹篇7
2020年的春节,大家应该都过得比较沉重,期待的寒假仿佛成了这个冬天的恶魔,无形地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
从12月8日起,就在武汉发现了第一例病毒肺炎患者。事情由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引起,也可以说是那些热衷于吃野味的人引起。甚至我在网上看到了令人反胃的蝙蝠汤的图片,图中的蝙蝠面目狰狞,我也是那时才了解到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100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等。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蔓延到了全中国,甚至海外都有了几十例,最终发展到全世界的人都要为那些吃野味的人买单。
自从病毒肆虐的侵袭人类开始,每天微博热搜,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新闻联播等都无处不在的关注肺炎,时时刻刻调查出最新疫情情况,这背后有许许多多的人在默默付出啊!我每日醒来第一件事就会拿起手机查看疫情实时追踪,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数字代表着一个个可爱但保守痛苦的人啊,每当看完我不禁颤抖一下,默默为他们祈祷。就现在确诊的已经有17311例了,疑似的有21558例了,死亡361人了,治愈490人,我不知道这些数字还要增长多少我便是希望每日确诊人数变少治愈人数变多,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呀,我们都是一家人呀!看着数字一天天增多我的心也慢慢变得沉重。
国家也时刻关注着人民,武汉封城;客车停运,经过湖北的火车停运高速封路;市公交车停运;交界处封路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是对人民的负责尽可能的让人民健康远离病毒。在无数个岗位有无数个美丽的人在坚守阵地,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他们不惧艰辛,把自己抛在人民后奋斗在一线,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病人,大年夜晚本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他们的年夜饭却是盒饭,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呀!他们也是别人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爸爸妈妈,在他们身后也有和蔼关心他们的家人,他们视死如归坚持工作,他们就是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加油!!!我们向你们致敬,期待你们平安凯旋归来!
还有一个人在非典时拯救了中国,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这么强大的祖国,他就是——钟南山院士。2003年时没有一位医生敢接手严重的病人,因为不但病人没治好医生都去世了好几个,大家都害怕极了,这时有一位医生站出来说把严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这一句话给了多少患者希望,就这样慢慢的他研制出来药整个中国都被这位院士治愈了。1月18日他告诉大家不要出门不要去武汉,可高龄84岁的他却独自前往武汉查看详情,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便马上拿出文件来研究。晚上,快11点到达住处,他又简单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满满当当的一天工作和行程才算结束了。1月19日,星期天,从武汉赶往北京。上午开完会,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院士又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钟南山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他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凌晨2点来钟才睡下。1月20日,星期一,又是高强度的一天才睡了四个来钟,早晨6点来钟,钟南山院士便起床看文件准备材料,匆匆吃完早餐,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又马上开始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又是忙到深夜。这一次他又站在了最前线,带领我们走向胜利,在疫情面前,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
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个省,市的人民都纷纷向武汉支援,让武汉不孤独我们齐肩并战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战胜病毒。明星,官员,普通人民都献出了一份爱,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和睦。
最后祝愿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辛苦了!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武汉抗疫事迹篇8
一位90后海关关员胡银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守着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关,他说站在国门前,就要为人民拦住风险。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华南地区最大的进出境空港口岸,航线通达国内外220个通航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峰期时,这里每小时仍有超过数百名旅客入境。
胡银宽是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的一名卫生检疫关员,旅客自廊桥一下来,立即进入测温通道,胡银宽就开始忙着健康申明卡初筛和再次核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几天前,在排查过程中,一名境外回国的旅客引起了胡银宽的注意。
细心的胡银宽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继续追问,得知旅客在国外居住的社区有阳性病例报告,胡银宽第一时间判定她有染疫可能。
过去奋战的40多天,胡银宽就是这样如履薄冰,他说,疫情防控没有小事,只有每个细节做到位了,才能遏制住疫情在口岸传播。
武汉抗疫事迹篇9
自从放了 寒假,我的内心就十分激动,但才刚过了 一个月,我就开始期望着开学焦急的,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可新冠肺炎的到来浇灭了 我这一美好的欲望,各个小区都被封死了 ,大门也都被铁皮封了 ,别说开学,就连运动都成了 问题。基本上一天到晚都在看屏幕,眼睛闭会,视力下降,我也无可奈何。
突然电话响了 起来,原来是快递到了 ,我喜出望外,便主动请缨去领快递,妈妈也欣然同意了 ,我露出了 胜利的微笑。做好了全面防护后,妈妈如临大敌般把我送到了 门口,又再三嘱咐我口罩一定不 能摘下,要赶快回来,等我在 家里闷了 很久了 ,就如同一匹脱了僵的野马飞奔下来。今天的天气分外好,阳光暖暖的照在 身上,一阵凉风拂过,甚是舒畅,我放慢了 脚步,平时两分钟的路,我硬是走了 十分钟。
回到家 中,我觉得这时间也太过于短暂,只期望天天可以领快递,相信这是给我的赏赐吧!
我开始怀念在 学校是多么美好,虽然那时我认为跑步有 点不 尽人意,如今是恰恰相反的结果,我怀念每一个课间,每一次跑操,每一节体育课,每一次在草地上驰骋,我沉醉在 美妙的回想 中,突然手机一条消息响声把我拉回了 现实,我以至于不 想相信面前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窗外是煦煦春光,窗外却空无一人,一种在 深秋时节万物凋零的寂寞,却在 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初春显现出来,相信惟独 耐得住寂寞,才干从寂寞中成长吧!
啊,冬的阴霾,你何时才干散去?又何时才干真正将阳光洒在 每个人的心 中呢?
武汉抗疫事迹篇10
2020年的春节,大家应该都过得比较沉重,期待的寒假仿佛成了这个冬天的恶魔,无形地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
自2019的12月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像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事情由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引起,也可以说是那些热衷于吃野味的人引起。甚至我在网上看到了令人反胃的蝙蝠汤的图片,图中的蝙蝠面目狰狞,我也是那时才了解到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100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等。当然,除蝙蝠以外,像浣熊、果子狸,穿山甲等野味也携带着或多或少但毒性极强的病毒。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古人用了几千年把能吃的都给你圈养起来了,而你非得去挑战你的命有多硬。”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蔓延到全中国,最终发展到了全世界都要为那些吃野味的人买单。本该欢庆的日子却没了应有的气氛。
自发现了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每天打开微博热搜,上面总是有着几条“__市新增__例新型肺炎”,“最新疫情地图”也天天占领着热搜高位。时不时出现“__市首例新型肺炎治愈出院”或“__市首例新型肺炎病例死亡”。而确诊新型肺炎统计的数字一天比一天触目惊心,我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沉重。
在这个寒假,我从有些人吃野味的行为中了解了人变态的趣味;从确诊患者或本居住在武汉的人在封城前不顾一切往外跑的行为中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从武汉政府的不作为甚至隐瞒事情真相举办团拜会的行为中发现了高层不理百姓苦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从河南政府积极应对和快速响应的行为中明白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在客观条件,而是在自身。
国家正在变强,有句古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相信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实现幸福生活。
武汉抗疫事迹篇11
“我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工作6年的90后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姜思达对健康时报记者这样评价自己。
几天前接到通知,医院需要紧急开设两层抗病毒的新病区,急缺人手,经过再三考虑后,他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夜写好了请战书,交给了院领导。
姜思达说,母亲身体不好,早在十年前就做了子宫切除术,父母就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我如果不幸感染牺牲了,谁来给他们养老。
“但是时间不等人,病毒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肆虐传播!我就是应该冲在最前面!”1月25日12点,医院下达了通知,下午两点钟之前到西院报道!此前四天,他已经工作了70多个小时了。
姜思达作为东院第一批护理支援队队员,主动要求被划分到门诊输液室,感染病人最开始接受的治疗就是在输液门诊。“明显觉得自己身体极度透支,随时都有可能倒下。” 姜思达回忆到。当时心情极度困扰,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休息好,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现在状态很差,免疫力是极度低下的。
上前线之前,必须要回家看父母一眼。吃饭的时候骗父母说,科室最近有人感染了病毒,自己跟那个同事有过接触,去科室住把自己隔离几天,如果没什么症状就回来。
“这一餐我吃得特别多!眼眶里的泪水不停的在打转,因为我知道,很久以后才能够再次吃到父母亲手为我做的饭菜了,下次回家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推荐访问:武汉 事迹 武汉抗疫事迹材料 武汉抗疫人物事迹 武汉抗疫英雄事迹 武汉抗疫情的典型人物事迹 武汉市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 武汉抗疫医生的感人的事迹 有关武汉抗击疫情的医生的事迹 武汉抗疫英雄人物事迹 武汉抗疫典型人物事迹 武汉抗疫先进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