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202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个人观后感〔通用12篇〕
202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个人观后感〔通用12篇〕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个人观后感1一部以聚焦内地扶贫工作为核心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开播。主持人陈贝儿带着一共5个人的团队,历时三个月的拍摄制作。
从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出发,历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等6个省份,探访10个曾经是属于深度贫困的地区实地采访,展现了许多不为____人所知的内地扶贫故事。
陈贝儿攀爬过知名中外的悬崖村钢梯,滑乘过怒江天险溜索,甚至前往四川理塘去采访了国民网红——丁真。
《无穷之路》对于____人来说,是讲述了一个个见证奇迹的故事。
对于内地人来说,是将我们这些年来获得的成绩告诉整个世界。
首先,主持人陈贝儿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____土生土长,出生于中产之家,父亲是被誉为“____乐坛金牌监制”的陈永镐先生。
她精通三文两语,从小到大都就读于名校,是____能,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顶级运发动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如今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快乐,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珍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3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3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可以在31岁照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方案;不管年龄多大,为了可以进步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鼓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究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打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到达目的。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发动,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篇二: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20世纪80年代,国内主要力量用于经济建设,军品订单大幅下降,科研人员大量流失。怎么办?此时的沈忠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研制一款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但是没有启动资金。
几经波折,沈忠芳和同事们终于凑了450万元的经费。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地地导弹B610就面世了。
在同事们灼热的目光中,第一发导弹发射。才飞出去10公里,一声巨响,导弹成了火球,爆炸了。错愕、沮丧、叹息……同事们的眼睛聚焦在沈忠芳身上。沈忠芳开了句玩笑:第一发打完了,第二发还没打呢。实在不行,就从我工资里扣这研发费用吧。
记者:您那时候的工资才多少钱啊?退休了也还不完吧?
沈忠芳:那就慢慢还。那时候工资不到100块钱。实际上,如果真扣我们工资,我们还会干。
没人知道沈忠芳的压力有多大。试验结束,沈忠芳照吃照睡,整个试验队伍有了定心丹。但只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才知道,他强撑到半夜,爬起来散步,排遣、思索。
沈忠芳和试验人员再次投入到研制工作中。很快,靶场见证了他们连打10发,发发成功的骄傲。海外的订单来了,中国的导
弹第一次走出国门,就拿到了大合同。在异国他乡,面对客户的怀疑,沈忠芳底气十足,“随便抽检,想打哪一发随你们定。”
“对方就告诉我,没进小圈进中圈了,你一定还要打第二个,我就派人去打第二发了,‘啪’又进小圈了。我就逗他了,第一发怎么样?客户说‘verygood’;第二发呢?E_cellent!极好!极佳!”沈忠芳说。
在B610之后,B611也成功走出国门。如今,沈忠芳的孩子们“B6”系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精锐武器之一。通过多年的研制与试验,沈忠芳也成功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和一批技术管理能力扎实过硬的航天人才。
76岁时,沈忠芳自愿离开工作岗位,包括兼任的多个院校教授、顾问称号,一个不留。在他看来,“年轻人都比我们行,现在教授的水平比我高得多,先进技术掌握得比我好,我有自知之明。”他说,“我的人生格言就四句话: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笑对人生,问心无愧。”
把玩从世界各地带回的纪念品,在iPad上玩游戏,看武侠小说,这是如今沈忠芳的日常。除此之外,他还爱听歌,《牡丹之歌》是心头至爱。
他说:“《牡丹之歌》乔羽写的词,有哲学观点。‘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经贫寒。’你吃过很多苦头,冬天的时候酝
酿了生机,到春天的时候把美丽献给人间。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每个人都有这个思想,我们国家就行了。”
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先进个人颁奖词
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感动中国人物沈忠芳简介
沈忠芳(1934年8月24日-),男,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
沈忠芳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车载红缨五号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样车、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B6系列武器系统等研发、指挥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3月4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篇三: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篇1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圆满落幕,年度人物揭晓。他们是: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在《感动中国》一段段庄重的颁奖词中,我们重温了获奖者感人至深的光辉事迹,再一次看到无处不在的中国力量和荡气回肠的民族精神,向世人生动诠释着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更是精神价值的传承。他们有着坚如磐石的信念能量。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一头白发终不悔;杨宁下决心要当“脱贫领头人”,结对帮扶,愈挫愈奋终成功;沈忠芳渴望保卫祖国,隐姓埋名60余载,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他们有着心底无私的大爱胸怀。邓小岚义务支教,将山里孩子托举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惊艳世界;银发知播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诲人不倦。他们有着精益求精的忘我精神。徐淙祥“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林占熺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无数次试验,常年奔波中差点遭遇意外。他们有着开拓创新的进取锐气。徐梦桃带着钢钉出场,北京冬奥会上奋跃夺冠;陈清泉创造性地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陆鸿“生命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身残志坚,永不服输…...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地区,工作在不同领域,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只要坚持赤诚于心、奉献于行,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以行动践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每个人都可以谱写凡人英雄的奉献之歌。
2022“感动中国”,折射出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所以让人动容,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伟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特别需要这种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支撑。何为民族精神?何为中国力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是最好的见证。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存。感动人物的身上充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广大党员干部不妨从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寻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答案。这种精神和力量是我们迎接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每一名先进人物、优秀党员,都是一面面旗帜,是一个个标杆。感动中国”的背后,是平凡人心中的“国之大者”,是熠熠生辉的中国精神。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变感动为力量、化感悟为行动,自觉向榜样学习、向先进看齐,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推动中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篇2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随着淞沪会战爆发,轰炸机时常对上海进行轰炸和扫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颠沛流离和对日寇的痛恨,家园被战火摧毁的瞬间,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高中毕业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亲手设计的飞机,能够保卫祖国的领空。
这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这儿工作。
当时,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的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
沈忠芳: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它的飞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们现役的飞机飞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办?
为了摧毁U2,我军开始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一次又一次反复实验,付出终于迎来回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国家,他们以美国为首对我们封锁,中央指导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我们的武器系统。这个很重要,(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
30岁的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新型地空导弹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大。为了拿出最优的方案,几百名科研人员始终艰苦奋斗,同时也在争论不休。
1967年,随着“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成功,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随后几年,在沈忠芳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导弹型号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经过一次次挑战,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攻关任务,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九项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这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领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防空导弹体系对抗能力和国防的实力。
导弹事业让他付出了绝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侣和战友,同样是北航飞机设计系毕业的徐正年,在承担了中国航天工作的同时,还肩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因为保密的原因,孩子在年幼时,爸爸就像个陌生人。直到今天,沈忠芳也无法向孩子们和盘托出工作的全部。
作为中国国防中国航天武器事业的建设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
沈忠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民族。
国士无双,无数像沈忠芳这样为中国航天武器事业而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是真正的大国脊梁。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篇3隐姓埋名60余年,因为他,我们无惧他国导弹威胁。因为他,我国防空导弹跨入世界领先行列。他是《导弹人生》书中12位已过了脱密期的中国导弹总指挥总设计师之一,89岁的沈忠芳终于解密,进入公众视野,而他这一次感动中国。
2022年4月,12位隐姓埋名的我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名字首次向社会公开,沈忠芳就是其中的一员。这是他退休后12年,第一次以真名展示在公众面前。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小就立志为祖国设计飞机。
他将自己的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他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从小目睹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纷飞,他燃起了报国梦想,造飞机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沈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在飞机设计专业学习。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学们,大干一百天,终于将中国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送上蓝天,这是他的毕业设计,也是儿时的梦想。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从事导弹研究工作,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导弹人生的开始。
中国的导弹是从仿造开始的,但是真正创新则是依靠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当时美国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频繁进入我国空域侦察,高炮部队设伏防卫,当时碍于其飞行高度达到了21000米,飞机够不着,高炮打不准。
为了震慑敌人,摧毁U2高空侦察机,我军开始自主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其中艰辛自然不必多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自此U2不敢来犯,我国导弹核心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独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规范。
30岁,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在科研人员通力合作下,1967年研制成功,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
36岁,沈忠芳正式加入FJ型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三年后攻关后,FJ型号第一次试飞导弹的试验。点火几秒钟后,发动机就爆炸了,沈忠芳在从不离身的笔记上记下了这沮丧的一天。
从此带着团队进入“归零”,一举解决了导弹发动机问题,还创新地给导弹穿上一层隔热服,降低发动机飞行高温的同时,还降低了弹体温度。
从单独型号,到导弹系统,在沈忠芳的带领下,多款导弹取得成功,其中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项的就有8个。
80年代,搞民品,人才留不住,沈忠芳和同事们自筹资金450万元,要知道当年这些钱是多么的难得,那时候工资不到100元,这些钱无疑是天文数字。
第一发失败了,同事们沮丧无比。他安慰大家说:还有第二发呢,钱不够,从我们工资里扣。2年时间,地地导弹B610就面世了,后续B611成为外贸产品,“B6”系列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精锐武器之一。
外贸型号的成功,不但锻炼了队伍,还获得了数亿美元的合同,帮助我们提高防御导弹的研发水平。
1992年,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他三年完成攻关,突破五大技术难题,取得九项科研成果,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这意味着,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20XX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首次亮相,沈忠芳说:“东方的睡狮醒了,谁敢欺负我们?”
76岁,沈忠芳离开岗位,回到了亏欠太多的家庭,直到这一天他也没法和孩子问自己到底在干什么。隐姓埋名60载,再回首已是暮年。
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说道: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篇4昨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获奖对象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央视新闻。
有些人物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如钱七虎为国铸盾,杨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沈忠祥为国铸剑,徐梦桃挑战自己,战胜自我,圆梦为国争光。
他们凭借的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他们前行。钱七虎做防护工程60余年,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报效祖国,为培养人才,捐奖金,津贴,资助困难学生。他坚信“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杨宁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看到乡亲们贫困,下决心要当“脱贫领路人”,经历三次创业失败,自掏腰包为乡亲们提供稻谷和肥料,最终获得成功和认可,现在带领乡亲们奔小康。难道她没有怀疑过自己走的路是否正确吗?应该没有,因为只要迟疑就不会坚持到成功。
沈忠芳为国造导弹,隐姓埋名60余载,八十多岁才解密,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总指挥,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隐秘而伟大!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守护祖国和人民。
徐梦桃经历伤病,经历平昌冬奥会的夺金失利,曾差点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在爸爸的鼓励下重新燃起希望,坚持下去,在北京圆梦夺冠,成就自己,为国争光!
人生之路哪有那么顺遂,不顺遂才是人生常态,但有人立志高远,怀揣梦想,有一颗报国为民之心,真正的格局打开,成就梦想之时,也成就了自己。
当我们还为自己的不顺遂懊恼时,不妨读一读这些人物的故事,或许我们也能汲取向上的力量,而豁达开朗!
篇四: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精选24篇)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荣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忠于党、忠于人民”精神。天安门前,94岁老兵李安甫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无声告白。在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前夕,94岁高龄的李安甫走进天安门,用手摸一摸城墙,看一看楼里风景,讲一讲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当他走
进天安门的那一刻,他的心里该有多么辛酸,又有多么欣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不断地看着他的战友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那时他心里的苦楚,应该无人体会。可是,他又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几十年的改变,见证了中国如今的辉煌,他又是多么的欣慰。“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记住老兵李安甫对党绝对忠诚的这种精神。我们应当像向日葵一样一直以“太阳”为中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做到绝对的忠诚。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战斗英雄”张富清,他隐藏功名60多年,他经历过残酷的解放战争,在那种枪林弹雨的日子里获得过多次奖励。他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毅然不忘党的初心,在贫困山区奉献他的一生。对于张富清同志来说,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为新中国成立做过贡献的人,他退役后有许多选择,可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待在贫困地区,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将质朴节俭、知足常乐作为他坚守的人生信条。
张富清将一生都奉献给党、国家及人民,他获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时代楷模”称号,还获得总书记对他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强调,呼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张富清同志学习。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我们应当向“战斗英雄”张富清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员干部只有专心致志地工作,心态平和地享受生活,不为蝇头小利而蝇营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作出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北师大硕士毕业的研究生黄文秀,她毕业之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贫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劳心劳累,为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6月16日晚,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别她病重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她毅然前进,在她返回乡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发山洪,30岁的青春年华就此消逝。在危险来临之际,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群众,不听同事们的劝阻,拒绝病重父亲的挽留,前往受灾现场,不幸遇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不忘黄文秀同志为群众事业牺牲,向她学习。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勇于站在革命前线,遇到困难,不要退缩,敢于面对。面对困难问题,要及时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做中国共产党里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样,在寒冷的冬天,独自盛开,我们党员干部要敢于说出他人不敢说的话,敢于尝试他人不愿做的事,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2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一场重大疫情从我国的湖北武汉蔓延至全国,人们陷入了紧张和恐慌之中,这场灾难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面对着步步紧逼的病毒,我们的白衣天使临危不惧,化身为坚不可摧的白衣战士,战斗在前线,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争。
我本以为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打赢这场战争,然而事实上,疫情每天都在加重。不断增长的数字触目惊心,以至于全国几乎进入了封锁状态。在被封城的这段时间,我的内心思绪万千,我在思考:病毒为什么这么猖狂?我们在武汉的同胞们能否战胜这场疫情?我亲爱的祖国能否挺过这场难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全国各地的人们向武汉送去物资时,我为中国人的团结一心而激动万分;当钟南山老先生挺身而出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时,我为他的无私奉献而心潮澎湃;当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专家与病毒奋战时,我为他们的忠于职守而热泪盈眶。
我始终坚信,暴风雨越猛烈,雨后的彩虹就越美丽!可怖的寒冬已经被温暖的春风吹散,万物正在复苏。待春暖花开之时,山河会无恙,国泰且民安。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3“人要追求快乐,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创造快乐,苦中求乐。”
这句话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岁时就要为生计操劳,独自一人承担着侍奉母亲的重任。
八岁,正是孩子泼皮无赖的时候;八岁,还对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无所知;八岁,却要支撑家中的生计而四处操劳——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杰”。
从八岁到十二岁,整整十二年,四千多个日子里,都对他的母亲不离不弃。
“有妈就有家。”为了把妈妈照顾好,小小的孟佩杰,踩着小板凳,爬上了灶台。年仅八岁的孟佩杰,显然对一切事物都一无所知。为了方便记忆,加深印象,她还编了一段口诀,“长的是葱,圆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姜,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绿莹莹。”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个儿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尽孝的义务,孟佩杰,则是在孝中尽孝,把“孝顺”这一传统表现的淋漓尽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孟佩杰就是一个典范,她在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同时,她要四处奔波忙碌维持生活。20__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学录取,因为路途遥远,她带上了母亲,在大学旁租了一间小屋子。“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时刻担心妈妈的身体。”她很欣慰。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顺,是每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几分呢?我有经常帮妈妈分担家务吗?我在妈妈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水了吗?我有在妈妈心情烦闷的时候送上一句安慰吗?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朝气驱赶?种植恍?在艰难中,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一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4樊锦诗先生围绕守一不移、担当使命、探索进取、永远在路上四个方面,结合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一代代莫高窟人为传承弘扬敦煌艺术瑰宝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时还与大家分享了她眼中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敦煌莫高窟和“莫高精神”。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生动,让广大领导干部对于初心使命和“莫高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敦煌市领导干部学习先进榜样、普及敦煌文化知识的热情。梁建明等领导在敦煌市分会场收听收看了会议实况。
据了解,樊锦诗先生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扎根大漠,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荣获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终身成就奖、薪火相传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同时,还在前不久获得了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正能量奖。
樊锦诗一直很忙,从北京到香港、从厦门到巴黎……但她心里惦念的,全是敦煌。“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她说。
“对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无比广阔,内容无限丰富。越研究越觉得,老祖宗留下来了世界上独有的、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樊锦诗说。
是吸引,更是责任。这座千年石窟曾历经磨难,成为“吾术之伤心史也”。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白手起家、投身沙海,为保护敦煌倾尽一生心血。
“老先生们明明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偏偏历经千辛万苦留在敦煌,他们就是精神符号。东西坏了还可以再造,精神垮了就啥也没有了。‘莫高精神’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樊锦诗说。
如今,莫高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大城市比还有不小差距,却仍有年轻人不断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敦煌,甘愿奉献。他们说,“莫高精神”已经成为文物以外的“第二宝藏”。
“干了一辈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儿”樊锦诗充满感情地说。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5曾经的花裙子已在箱底落灰,换来的是奔波在乡间农舍中她匆匆的身影;曾经的城市霓虹已遗忘在记忆角落,换来的是山路田间摘橘种茶。仅仅因为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曾右拳高高举起,面对鲜红的党旗许下过誓言。也就是这一片初心,让她忘乎如水芳华、绚烂青春,甚是宝贵生命。
用青春为筹码,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北师大硕士毕业,这个“响当当”的学历并没有让黄文秀迷恋城市的海市蜃楼,她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知道,党需要她,家乡的人民需要她,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的她,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想用自己蓬勃的青春感染百色沉睡的“过去”,勇敢的用青春这个筹码振奋了每一位百色老百姓们的心。
用使命扛责任,走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毅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脱贫攻坚任务,黄文秀始终坚持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最前线。在工作中,黄文秀夜以继日的召开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研讨会,实施百坭村
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倾其所有,尽其全力,为村民脱贫致富奔走,为打赢脱贫攻坚奋力。
用芳华立誓言,延续共产党人“先锋”精神。短暂的芳华,却弥足珍贵。她的坚毅、坚决、勇敢、无私,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心。“每天很辛苦,但很快乐”这是黄文秀里的一句话,正是因为她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了党的理想之中,才会因为理想的更远大而快乐和自豪。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是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作为的楷模。“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让我们延续共产党人的“先锋精神”;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6八桂大地众多优秀的扶贫干部,以黄文秀为榜样,用汗水、真情乃至生命,在脱贫攻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激励着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打赢收官之战。“今天收看电视直播,再次被黄文秀的事迹感动。”自治区扶贫办一位干部说,黄文秀身上闪耀着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
三江县委宣传部派驻高基瑶族乡弓江村第一书记杨明说:“作为今年新派出的驻村工作者,我一定要向黄文秀学习,学习她热爱基层、无私奉献、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如期打赢全村脱贫攻坚战。”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全区四个极度贫困县之一,县委书记杨龙文说:“我们一直以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激励全县干部,形成‘干不好脱贫攻坚的党员不是合格党员,打不赢脱贫攻坚战的干部不是优秀干部’的干事氛围,把脱贫攻坚的主责扛在肩上。”冲刺之年,大化全力围绕群众增收,全力打好产业、就业战;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四大战役”;围绕挂牌督战目标,打好极度贫困歼灭战。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对黄文秀最好的告慰。“文秀是我的好战友、好同志,我会用尽全力实现她未完成的愿望,带领村里的父老
乡亲早日脱贫致富!”百坭村现任第一书记杨杰兴说,他要继续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一道,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依托现有的砂糖橘、油茶、清水鸭养殖等产业示范带,重点谋划“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打“秀起福地”系列农业品牌,助农增产、增收、增效,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文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自愿回乡工作,感动并激励着八桂大地的广大青年。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__级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范钟天说,黄文秀作为当代青年代表,用生命诠释了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守扶贫攻坚第一线,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更应该不忘初心和使命,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百坭村村民黄仕京的大儿子在广西民族大学就读,小儿子考取了广西医科大学,他们家因学致贫,除了正常政策支持外,黄文秀还帮助他申请了“雨露计划”的5000元补助。黄仕京说:“我常告诉孩子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在学校好好学习,积极申请入党,做一个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的人。”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7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创始人伍淑清
在香港商界,伍淑清颇具传奇色彩:她创办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因创建了注册编号为“001”的合资企业,刚过而立之年的伍淑清,得名“001小姐”。
伍淑清是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之女,生于1948年她即将年满71周岁,至今未婚,身边的人都称她为“伍小姐”;她还曾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是她摸着石头过河,开创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先河,拉开了我国招商引资的大幕。
日前,在她赞助的香港中华基金中学校园内,年过七旬的“伍小姐”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讲述自己和家族参与、助力国家发展的家国情。
伍淑清的父亲伍沾德是广东台山人,1947年毕业于当时的广州岭南大学,后移居香港。伍淑清8岁那年,伍沾德兄弟创立了美心公司,之后逐步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目前美心集团已占香港饮食业市场份额的10%以上。
少女时代的伍淑清读于香港的教会学校,严苛的管理令她养成了自律的习惯。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只休息四小时,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工作。这个“生物钟”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从教会学校毕业后,伍淑清留学美国,23岁学成返港,她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我跟妈妈讲,不用麻烦您再给我介绍男朋友了,我要利用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978年,伍淑清30岁。就在那一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开始向世界敞开大门。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伍淑清,也是在那一年12月,第一次来到内地。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开始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摆着一个重大难题:长达几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长,中国当时没有能够提供专业航空食品的企业。
通航谈判中,美方明确提出,中美航线的配餐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可当时的首都机场,为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属的一个只有30多人的配餐间,盛放餐食的是保温桶、暖水瓶。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她第一次坐中国民航的班机时,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着开水壶走来走去给旅客冲茶,同机的香港人纷纷抱怨。
“后来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王匡找到我爸爸说,国家希望您到内地做航空食品。”伍淑清回忆,于是她来到内地,想亲眼看一看内地的发展。伍淑清坦言,当时的感觉是“很落后”,但同时,她也敏锐地看到了内地巨大的市场潜力,感觉到了有做事情的空间。
1979年这一年,对于伍淑清和她的父亲伍沾德来说,格外忙碌。由于1980年5月,是中美两国计划通航的日期,伍淑清和父亲多次往返京港两地,就合资创办航食公司进行谈判。当时除了美心集团之外,与中国民航局进行谈判的还有来自日本、欧洲和新加坡的企业。
伍淑清回忆,当时日方提出的要求是日本航空在首都机场的优先起降权,不管其他飞机上的乘客是什么人都要为其让路。最终,中国政府决定选择华侨出身的伍家作为合作对象。
“那个时候,内地还没有外商投资方面的法律。”伍淑清回忆,当时很多合作细节都是从零谈起。他们就把香港的企业法、工商业法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拿到北京去谈,最终签署了。
然而,由于无先例可循,上级部门迟迟没有批复。伍淑清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时任中国民航局局长当时对他的父亲伍沾德说,“伍先生,因为中国没有审批中外合资企业的先例,审批还需时日。我们先握握手,一言为定。”听到这番话,伍沾德说:“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相信邓小平先生宣布的改革开放政策。”于是,双方握手为约。
1979年11月,距离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伍沾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先自己垫付500万港币购置设备开工,再等待批复合同。
“500万港币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可以在香港楼价最高的中环买下好几层写字楼。但是我们有相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国家好,也都相信改革开放一定会让国家有大发展,所以我们彼此信任,甘愿为此冒险。”伍淑清说,因为父亲是华侨的后代,所以希望看到国家强大,当时不是抱着做买卖的心态,而是为了给国家做贡献的情怀去做这件事。
伍淑清回忆,父亲做这个决定时,曾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当时很多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问题要自己承担责任’。”然而她的父亲,并未退缩。
筹到资金后,北京工厂随即开建,但挑战再度来临。航线对航空配餐要求严格,要达标就需要进口欧美设备。在当时,欧美仍对中国实施禁运,伍沾德就以个人名义,从美国购买设备,在香港订货付款,设备运到香港后,再想办法将运回内地。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终于拿到审批许可时,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伍淑清将这比喻为“先有蛋,后有鸡”。
1980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当年5月1日,北京航食挂牌成立,投资双方分别为: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资300万元,占股51%;香港中国航空食
品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占股49%。北京航食因享有“外资审字[1980]第一号”的批准文件编号,被誉为“001号合资企业”。
作为合资企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航食在成立之后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回望过去,伍淑清认为:“当时引进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包括整个企业合作的理念和模式。”
伍淑清曾对媒体回忆,当时他们与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的合作伙伴不断革新,从合资企业的法律条文、股份制概念、复式记账法、打卡管理制度等细节入手,一步步将001号合资公司塑造为行业领军企业。
“我们需要重新培训员工的概念,比如刚开始时,很多员工不愿意打卡,觉得这么做是不是瞧不起他们”,如今这些早已司空见惯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曾面对旧思维的挑战。伍淑清说,当时自己每两个星期都要去一次北京,落实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她的弟弟则直接在北京工作了9年的时间。
如今,北京航食占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70%的配餐市场,实现了38年连续盈利,累计纳税超过16亿元。
001号企业填补了行业空白。随后,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形式出现的三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统计,截至20__年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近40万个,实际使用港资9147.9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港资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51.7%。
伍淑清说,改革开放之初,港资帮助内地企业了解市场经济、培养人才,扮演了“辅导员”的角色。而目前,在港资份额占据内地引资“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其角色应适时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吸引更多外资进来,带领内地企业“走出去”。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伍淑清,也开始从其他方面参与祖国建设,从1988年开始,伍淑清先后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见证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在香港回归前,伍淑清还曾担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为香港回归做了许多工作。
1997年7月1日,49岁的伍淑清在香港见证了五星红旗升起。
香港回归后,伍淑清参与了大量推进内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工作。如今,伍淑清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在她看来,香港的青少年要同时具备国家的概念和全球的视野,由她赞助的香港中华基金中学的学生,曾多次到内地进行交流学习。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8春雨,又是一年生机,滴滴答答地坠向窗,不同往常的及时雨,它悠长缠绵,敲了一夜的窗,也没有丝毫停下的迹象。全国都在下着这场雨,所有人都在等着这场雨停,等待着雨过天晴,好出去淋漓尽致的玩一场,抑或是去见因风雨阻碍而久未见面的亲人。
我也在等天晴,等天晴以后,背上我的帆布包,穿上小皮鞋,蹦蹦跳跳的去上学,可是雨愈下愈大,从我国南方很快蔓延至全国,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我们称这场雨为----“新型冠状病毒”。
20__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国爆发了一场灾难性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而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贪吃野味后染上病毒的。这种病毒传染力很强,存在飞沫传播,人传人等传播途径。1月23日,为了防止病毒蔓延,武汉被封城。
83岁的钟南山院士再一次挂帅出山,走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亲切教导我们:对于这次疫情,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在家尽量不出门,把病毒彻底隔绝,就是控制疫情最好的方法。由于春运的缘故,人员流动量大,各个城市还是相继感染上了这种病毒。这时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不顾个人安危,披上战服,来不及与家人好好过年,提着行李箱上了飞机,飞往了武汉。天空蓝的阴郁,医务人员来不及停下脚步,在病房间周转,忙的不可开交,没有人说过苦与累,他们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意志力让疫情很快的稳定下来,数以万计的人转危为安,平安回家。在这场疫情中,“白衣天使”被大家称为最美的逆行者。
这场突然其来的疫情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既要保护野生动物,因为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又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
和本领,因为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本领才能救民与水火,也才能像钟南山爷爷一样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我相信勤劳坚强的武汉人民可以创造奇迹,全国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等待樱花盛开。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雨渐渐变小了,雨停了!我背上书包,走进我思念已久的教室......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9以赤诚之心,换感动你我
昨天,学校里组织我们去看“20_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其中,我对其中三人的映象十分深刻。
第一个,是好医生吴孟平。对他的感动,源于他作为一个医生要拥有的""医者人心"。他的颂奖词,是;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为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是呀!他都九十岁了,却仍在手术台前忙碌,设生处地为病人着想,全心全力拯救病人的生命。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虽然这些,仅仅是最基本的医生的守则呀。不过,现在能有几个医生能做到这点呢?对病人冷言冷语,开药能贵则贵,真不知道他们的良心去哪儿了。
我又想起吴孟超的话:“作为医生,没有能力为病人治病,是一种遗憾。”这才是真正的医者啊!另一位,是张平宜。她是一个中国台湾人,却抛弃年薪百万的工作,来到海峡另一边深处——大营盘麻风村,只为履行自己的承诺,为这儿的孩子建一所学校。“蜀道难,蜀道难,中国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她让麻风村的孩子看见了世界对他们的温柔笑容,让他们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是孟佩杰,她只二十岁,同样是“90后”。但是,她却没
有同样出生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对物质的热切追求,对亲情的极度冷淡。“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植恍?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不知为何,看着她灿烂的笑容,我的胸口总有种压抑之感,觉得这个姐姐太不容易了,心中淡淡的酸涩渐渐膨胀开来,想哭。她的笑容,很美丽,很从容,但也充满了艰辛。看着她,我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地触动。
那些无私的人啊,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我们良心的谴责,用他们那颗不为回报的赤诚之心,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感动之花。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0一株树苗,因为得到太阳温暖的照耀,从而发誓要努力生长……
——题记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要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别人的帮助。感恩,如风雨过后的那道彩虹,是那么光彩绚丽;感恩,似忧郁之中看到的一片花海,是那么沁人心脾;感恩,像茫然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是那么给予人希望。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没错,面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予以回报,感恩,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也是我们中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管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还是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或者朋友对我们的帮助之恩,我们都应该去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这么无私的付出。
让思绪带着感恩走远。
请带给父母。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初的老师。他们从小为我们排忧解难,让我们用于面对挑战,甚至挫折。父母从小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少了他们,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人对我们这么无私地付出了。所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父母,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说而已,让他们放心,快乐,幸福的生活着,对于他们,我们要尽的力量去感恩。
请送给老师。
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位父母,我们如一颗小树,老师就是那位园丁,为我们修剪去节外的枝,让我们向上生长。为了我们的成长,老师呕心沥血,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所以,对于老师,我们能感恩的,就是以一个好的成绩,一个优秀的工作,一个灿烂的人生,来感恩老师对我们的奉献,那伟大的爱。
请留给朋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坚信这句话,朋友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从而让我更加快乐,朋友分担我们的痛苦,从而让我减轻痛苦,朋友让我们从低谷中爬起,从骄傲中走来。感恩的是朋友的信任,是朋友的鼓励,是朋友的支持!让感恩的思绪走远,轻轻的落在每个人的心中吧……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1我从不知道,一棵小草居然可以蔓延一整座山;我从不知道,一朵花居然可以在寒风中开出绚丽的花朵;我从不知道,一个太阳居然可以普找到世间万物;我从不知道,一颗感恩的心,居然可以让人人的心理都充满阳光。
在生活中,我们什么都得到了。我们有家人的照顾、朋友的关爱。当每天早晨听到妈妈用甜美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当每天到学校来好朋友的一声亲切的问候,都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整天。
妈妈把她的快乐送给了我,朋友将他的快乐也送给了我,这一切是多么自然。
可,自己呢?是不是也应该回报点什么,是把她们给我的都反给她们,还是将自己真诚的心献给他们。我学者用微笑去感染她们,用实际行动去感动他们,这是我真诚的心献给他们诚真的快乐。我学者像他们一样,让自己感染生活中更多的人。不管是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双关注的眼睛还是手牵手一起快乐成长。都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期盼。
我现在才知道,小草是因为雨露的滋养,才那么旺盛的成长,一朵花是用为寒冬给它的恩泽,才把自己献给无声的白雪世界,一个太
阳是为了让自己看到那生机的大地,才献光给世界,一颗心是为了另一颗心的给予而把自己奉献给更多的生物。
世间的所有生命都是因受到另一个生命的关爱而快乐的成长,所有的生命都是为了别人与自己而更快的成长。
我爱世间的每一个生命,因为它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2爱是什么?爱是连接妈妈的布带;爱是放弃自己成全别人的无私精神。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才真正明白了——爱是无止境的。
提到妈妈我们一定会想到支柱、关爱和温暖。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孝子教师陈斌强也是这么想的。陈斌强今年37岁,是一所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乡镇学校的教师。他的妈妈六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四年前父亲又不幸去世。他不放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就用他小时候妈妈背他的那根布带,把妈妈和自己紧紧地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一起去上班。精心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用自己的孝心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他是多么孝敬父母啊!想想我自己:差不多每天都要惹妈妈生气,妈妈让我帮忙干点活我还磨磨蹭蹭不愿意。比起陈斌强叔叔,我真是自愧不如啊!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选择逃避。可是年仅12岁的何玥却不害怕。12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恶的小脑胶质瘤“病魔”却逼近了她。病痛的折磨让她更坚定了捐献器官的决心——她要用自己残存的生命去换来更多人的健康。她是个富有爱心的坚强的孩子,弥留之际她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是回报伟大的祖国。在她生命最后的三天,她一直在唱:“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她的壮举让她的生命在三个人的身体上得到了延续。何玥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正是孝子陈斌强的真实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何玥精神的诠释。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两个人的名字,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我们要把他们这种孝敬父母、坚强勇敢、博爱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爱无止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3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但足以震撼人心,它的名字是“感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己为人,忠诚爱国,坚强执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昨晚我观看了中央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每年的这个时候,我的眼眶总是充盈着泪水,一次次的被他们震撼。
过去的20__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感动中国人物也格外令人感动。
汪勇,武汉抗疫的志愿者,是一个快递员。在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过程中,不断为医护人员解决困难,设身处地为医生着想。汪勇说:“能帮助到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颁奖词中写道: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让你重装上阵。我认为,正是这一届又一届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那千千万万虽然没被颁奖,却拥有着同获奖者一样品格的人们,让我们可以活得更有安全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更加充满希望。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420__年8月1日晚,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全球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鸣枪,第一次杀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名将苏炳添以9秒98获得第六,书写了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的崭新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亚洲体育的历史,成为中国第一飞人,亚洲第一飞人。
比赛回顾
在男子100米决赛前,现场上演了灯光秀。全世界都在瞩目新百米飞人的诞生。与其他选手相比,黄种人苏炳添格外醒目。
第一次起跑,英国选手休斯抢跑,被红牌罚下。
比赛再次开始,苏炳添的起跑稍微慢了一些,最终9.98秒完成冲线!夺得男子百米飞人大战第6名,创造了历史!赛后,苏炳添说:“今天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今天的成绩应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希望在几天后的接力比赛中继续带来中国速度。”
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采。致敬
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创造历史的英雄!苏炳添曾经教练邹振先:
未来没有什么不可能!中国田径队原教练邹振先表示,苏炳添的成功告诉世界,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未来没有什么不可能。
邹振先说:“决赛苏炳添发挥非常好,虽然是一个第六,但是成绩可是9秒98呀!这可不是一般的成绩呀!在全球疫情防控导致比赛过少的不利情况下,苏炳添能这样,相当好了!”
苏炳添到底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邹振先说:“给大家一个启示,男子百米短跑,没有人相信中国人也行,现在我们这个都行,还有什么不行的,还有什么梦想不可能实现?只要路子对,方法对,勤奋刻苦,一样可以成功。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未来没有什么不可能!”
邹振先说:“苏炳添对百米技术吃透了,他研究过几乎所有最优秀的世界百米飞人们的技术特点。而且,苏炳添这个孩子执着,一定要在百米上创造历史。有的运动员遭遇挫折可能就放弃了,但是苏炳添从来没有灰心过。”
另外,邹振先又表示,苏炳添是一名非常自律的优秀运动员。他说:“苏炳添的身体条件一般,但比赛中不被对手的节奏打乱,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步伐节奏进行。而且,苏炳添32岁了,结婚生子,但是非常自律,对自己的训练非常严格。正所谓自律者出众,苏炳添,好样的,他打进了奥运会百米飞人八强,成为中国第一飞人,载入史册。”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5“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我们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动的洗礼,当道德模范们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感动中国就像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中华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着我们向道德楷模们学习。
让我们细数那些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的道德模范们的先锋事迹,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坚持信念忠诚奉献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满腔热情的浓浓爱意为我们书写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壮丽画卷,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感动里,也我们的灵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礼,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着感动的泪水,相信每个人都会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让道德模范们做出这些不平凡的壮举。我想,应该是爱吧。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对生活对美德对正义的爱、对父母对子女亲人的爱、对工作对战友同事的爱等等,这些满含真情的爱就像一盏盏明灯,让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让我们心中充满爱,长怀感恩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从日常点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和热温暖我们,也照亮我们未来的路。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首播,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登上颁奖台,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7年来,第16个获此殊荣的河南个人或集体。在全省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无私奉献者应得到尊崇和褒奖,我们要深入学习张玉滚精神,争做出彩教育人。
“张玉滚同志扎根乡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
了什么是高贵师德、师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实至名归。”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说,在我省160余万人民教师队伍中,不乏张玉滚、李芳式的好老师,全省教育系统将继续全面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完善教师管理机制,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郑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希哲说,张玉滚老师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我们要用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区教育工作者,围绕发展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张玉滚校长扎根深山,为师为父,用行动和爱为孩子点亮求学道路,是校长、老师的榜样。”郑州市纬五路二小校长焦憬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工作岗位、树立坚定信仰,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许昌市襄城县屈庄中心小学老师周旭丹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要学习张玉滚老师高尚师德,学习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担当,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学习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怀,为乡村的孩子带去改变命运的希望。
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的大四在校生王亚倩说,张玉滚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触动了我,他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他不断学习,将自己打造成全能型老师……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准人民教师”,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学习,争做像张玉滚、李芳一样的好老师。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7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有了祖国的保护,可以使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就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的祖国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孙中山等等。祖国中有很多的城市——南京就是我们所在的城市。
我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犹如56位兄弟姐妹团结一心;我们的祖国地源辽阔,物产丰富;有着许多悠久的历史。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在北京,有一条巨龙横卧在八达岭上,那就是长城,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它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雄伟壮丽的故宫——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它们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旅游景点:云中天堂——西藏;美丽的杭州西湖;山水相依的画廊,桂林。它们都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和美丽传说。
现在,在我眼中浮现出的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的辉煌历史。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啊!它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我们美丽的中国!少年胜则国胜,少年强则国强!我坚信,在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下,我们的祖国不会再次低头,让我们忘记昨天的屈辱,迎接辉煌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建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吧!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8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生活中的我们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却常常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中国绵延多年的古老,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很多人、很多事,其咎盖源于不会、不愿感恩,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仅仅是对自己没有敌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之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感恩的故事发生,如果用心去体会,时时都会有终生难忘的温馨。天天都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让我们都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吧!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19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荣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忠于党、忠于人民”精神。天安门前,94岁老兵李安甫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无声告白。在中国共产党98岁华诞前夕,94岁高龄的李安甫走进天安门,用手摸一摸城墙,看一看楼里风景,讲一讲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当
他走
见证了中国如今的辉煌,他又是多么的欣慰。“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记住老兵李安甫对党绝对忠诚的这种精神。我们应当像向日葵一样一直以“太阳”为中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做到绝对的忠诚。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战斗英雄”张富清,他隐藏功名60多年,他经历过残酷的解放战争,在那种枪林弹雨的日子里获得过多次奖励。他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毅然不忘党的初心,在贫困山区奉献他的一生。对于张富清同志来说,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为新中国成立做过贡献的人,他退役后有许多选择,可是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待在贫困地区,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将质朴节俭、知足常乐作为他坚守的人生信条。张富清将一生都奉献给党、国家及人民,他获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时代楷模”称号,呼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张富清同志学习。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朴实纯粹、淡迫名利”精神,我们应当向“战斗英雄”张富清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员干部只有专心致志地工作,心态平和地享受生活,不为蝇头小利而蝇营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作出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北师大硕士毕业的研究生黄文秀,她毕业之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贫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劳心劳累,为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6月16日晚,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别她病重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她毅然前进,在她返回乡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发山洪,30岁的青春年华就此消逝。在危险来临之际,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群众,不听同事们的劝阻,拒绝病重父亲的挽留,前往受灾现场,不幸遇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应当不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精神,不忘黄文秀同志为群众事业牺牲,向她学习。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勇于站在革命前线,遇到困难,不要退缩,敢于面对。面对困难问题,要及时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做中国共产党里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样,在寒冷的冬天,独自盛开,我们党员干部要敢于说出他人不敢说的话,敢于尝试他人不愿做的事,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20从20_年到20__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__次评选,无数次感动。每次评选公布结果,总会让我们泪流满面。时光荏苒,对于感动,我们不仅没有审美疲倦,反而历久弥新。因为我们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正是这些感动着我们的人不断付出、负重前行,我们的明天才更有希望。前路漫漫,踏平坎坷成大道,危难险重处更需要迎难而上。
他们的故事感动中国,感动着你和我。今天我们被凡人英雄感动,明天我们就要感动他人。只有将这种奉献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感动不断、动力不减,才能在奋斗中不断淬炼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212月__日,在央视播放的“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上,我们的杜富国同志——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在边境的扫雷活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没有退后,而是勇敢的向前迈进脚步,导致严重负伤,并把自己的双眼和双手奉献在这次的边境扫雷活动中,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平凡的军人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在此之前,杜富国先后进行扫雷1000多次,拆除雷2400枚,每一次的扫雷活动无疑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之前的每次扫雷活动都安全渡过,最后一次扫雷活动却让他永远的失去双眼和双手,再也无法拥抱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再也无法看见那一片由雷区变为绿油油的庄稼地。
他不仅是一名军人,还有另一个身份——共产党员。在入伍之前,杜富国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加入扫雷大队一年后,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因为他看见出任务时,在前面的战友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身后的战友,他把前面的战友当成自己的榜样。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无数像杜富国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牺牲小家,牺牲自我,他们的肩上扛着党和国家赋予的责任,不能在危险面前退缩,要做铁骨铮铮的汉子。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22微尘有心,微尘有爱,大爱无声。鸟儿天空,鱼儿感谢水,花儿感谢雨露,我感谢我的母亲,我们要学会感恩。不要辜负母亲的期望。
光阴似箭,妈妈用她的青春换来了我的健康成长,现在,我亭亭玉立,可妈妈的额头上却有了一丝丝银发,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而妈妈呢?却越来越老了,我做错了一件事,从那件事以后我学会了感恩。
那一天,考试试卷发下来,我看了又看,“啊不及格?”我看了名字,我以为拿错了,可是我没拿错,真的是我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时,老师叫我去办公室,问我原因,还批评了我,我真的好烦,成绩下降那么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想转换一下心情可我跳不出这个不及格的圈子里。
这时,我推门而入,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突然她问我:“成绩怎么下降那么多?”我还没来得及转换心情才,她又问这个,明显的她已经知道成绩的事,这时,我忍不住吼道:“你从来都不关心我的生活,只知道问成绩,我的作业你翻过几次我遇到难题时你辅导过我吗?我是你炫耀的花瓶,你是否真的爱我?”妈妈一句话都不说我哭喊着:“我受够了,不要再当什么花瓶,我不要当你考试的工具,我不要。”妈妈脸色变了好多,过了一会妈妈的脸上也挂满泪珠,我没有理她。就摔门而出。
我好几天不理她,这几天我想了好多,我很后悔,明明知道妈妈不识字,还要那样说她我好几次想和她认错,可是我说不出口,又把
话咽回去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我写作业的时候都给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不管我做作业多晚,她都默默在我身边陪我,直到我睡了你才去做你还没有做完的家务,我每次听到外面有声音,我都偷偷地瞄,每次都看见你的背影你满头的大汗,做了一下就用手捶捶腰,我多想出去帮你啊。好想和你说:“妈妈,对不起请你原谅女儿的不懂事,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
妈妈因为自己不认识字,才希望我不要像她那样,可是妈妈从来没有怪过我,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爱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你对我的爱从来没变过,我终于明白了你的爱,你含辛茹苦都是为了我,是你的宽容,我学会了感恩。
因为有你,所以我明白了爱,因为有爱,所以我学会了感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23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束阳光,它可以清除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抱怨;感恩是一座桥梁,可以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感恩是一种镇静剂,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保持平静;感恩是一种润滑剂,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感恩,其实很简单。有时在给自己戴花环时,你就在无形中报答了别人,学会了感恩。考试考了好成绩时,你自己开心了,但你也许没有意识到,你已经报答了老师,让老师在辛苦中得到了回报,让老师知道,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雨后总会见彩虹的。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落叶归根……这是感恩的一种表现,给母亲倒上一杯热茶、给父亲捶捶背、陪奶奶说说话……这也是感恩的一种表现。感恩其实并不难,一点点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中,或许就让你慢慢学会了感恩。
“感恩”的昨天叫真理,“感恩”的今天叫回报,“感恩”的明天叫传承。如果你用冷漠的眼冰冷了付出的火种,那只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施恩不图回报,但每个施恩者都希望爱可以传承下来,生生不息。真爱呼唤感恩!正如冰心奶奶所说:我们可以将爱的种子撒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孩子对亲人的感恩,“高考题名”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感恩,才有了和谐的社会。让感恩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灿烂开放吧!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应时时刻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
篇24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各式各样的人,有不同感动人的事迹。又拒绝治疗,坚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富有爱心,死后还要捐献器官的何玥,有隐姓埋名,当卧底替农名工找工作的陈家顺……
而令我最感动的人物是年纪最小的何玥,她是一位还在上小学的可爱女孩,他曾经在汶川大地震要求他的父母将一个月的工钱捐献出去,而当时他们家庭比较贫困,还想着救其他的人。在他得知他得了不治之症时,只剩下最后三个月的时间时,他一点也不害怕,不畏惧,战胜病魔给她带来的疼痛,他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他死后要把他的器官捐给其他像他一样痛苦的人,当她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极力反对,但何玥还是坚持这样做,他的父母在他死后也只好完成他最后的遗愿。就在他死的一天后,她的肾脏就被移植到两个尿毒症患者的体内。
看到他的事迹后,我应该学习他的乐观,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懂得了要有爱心,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主动向前帮助,看到乞讨人员,要省点零花钱买吃的喝的,去帮助他们,如果遇到一些流浪猫,流浪狗,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一位信得过的主人。毕竟小猫小狗也是一条生命。其次,还要坚强,不要遇见学习上的困难或人生路上的坎坷就无法面对,要从哪里跌下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现在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在人生路上的一点小风小浪,还没有真正的遇到暴风雨。所以我们要一点点的去克服困难。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和谐,更美丽。
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都会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泪。都会觉得自己的心灵被酒精消毒过,看过以后,心里收获的不仅仅感人的颁奖词,和感人的事迹。还收获了内心的那份永远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实看了这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节目,我还学会里很多,比如要敬职敬业,孝顺长辈,当官要为人民着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拥有它们身上好的品质。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诚信的人。
篇五: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5篇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篇1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当我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节目中的10个英雄人物,伟大的感人事迹令我的心灵震撼,并为之动容。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其中,有几个人物令我记忆犹新。“春风化雨,秋月生辉,用救赎的力量点燃心灯,用坚强的意志见证奇迹。”这是组委会给孙炎明的颁奖词。
从警28年来,孙炎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把全部精力与心血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7年前得知自己患有脑癌时,乐观向上的他决定只给自己一个小时时间的悲伤,并在手术后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爱心感化羁押在看守所的失足人员。
对于孙炎明来说,20--年过得非常充实、幸福、快乐,非常有收获,这让他有强大的信任感,用心去做值得做的事情。他的体会是:如果你想人生有意义,就从本职岗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孙炎明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实的情怀和默默的奉献,一朝爱岗不难,难就难在从业几十年如一日地敬业,孙炎明难
能可贵地做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与岗位的执着坚守,让他这个平凡的基层监管人民警察不再平凡。说完了爱岗敬业的孙炎明,再来
说一说诚信仁义的孙家兄弟。人间有真情,有真爱。“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他们兄弟俩20--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不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无论干任何事,诚实守信最可贵,得信义者得市场,诚信是立身之本。孙家兄弟的壮举,足以让那些克扣工钱拖欠工资的老板汗颜,”有关专家认为,孙家兄弟的义举是一个家族对忠信的传承,是一个商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是一个企业家对现代契约责任的履行。哥哥遇不幸,弟弟义无返顾接力送薪,替哥哥发放良心工钱,这是诚信仁义的真诚体现,是中华民族恪守的道德标准,是对传统道德的可贵坚持。孙家兄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道德与责任是社会前行的基石。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篇2雨帘中,一名高大的交警叔叔正站在马路中央,任雨水打落在身上,一次又一次响起尖锐的哨声,但在暴风骤雨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悦耳,这里面包含了交警无私奉献、敬业的爱岗精神。
他,终日站在马路中央的指挥台上,用手比划着各种交通手势,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交警叔叔就如一尊雕像,多大的天气变化,多恶劣的环境,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坚毅的心。交警叔叔终日倾听着“交通交响曲”,把对家人的爱搁
浅着。整天在马路上工作也是很危险的,令人总是为交警叔叔捏一把汗,疾驰的汽车往往是贴着他的身子“飞”过去,让人看了胆战心惊。
马路好比是舞台,而交警叔叔就像乐队的灵魂———指挥,如果乐队少了指挥,各种乐器也就会杂乱无章,各自弾各自的,就成了“噪音奏鸣曲”,而马路也正如这样,如果少了交警,各种交通工具也会不遵守交通规则,无拘无束地在马路上行驶,碰撞事故将会是家常便饭,人们对这类事情将会习以为常。
有一次我在等红绿灯时,后面一辆电动车的车主不小心将车头歪了一下,正好将前面那辆电动车后面的一块塑料挡板碰坏了,掉在了地上,发出很大的响声,前面的车主循声转过头来,过了几秒钟后,当意识到是自己的车碰坏了的时候,脸上转瞬间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不顾在大庭广众之下就破口大骂,而后面的车主也不甘示弱,伶牙俐齿地驳回了她的话,两个人就这样针尖对麦芒,谁劝了都没有用,当交警叔叔闻讯赶来时,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心灵手巧的他先三下五除二拧好了螺丝,替前面的车主修好了车,刚刚破口大骂的妇女见了,满脸羞愧,一声不吭地走了,而后面的车主拉住交警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感谢的话。一场纠纷就这样在交警叔叔的调解下结束了。
当我再一次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在蒙蒙细雨中指挥交通时,眼眶湿润了……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篇3“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
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没有犹豫选取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明白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期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带给咨询和推荐。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12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潜力的儿子一齐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持续了39年的故事。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
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构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
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齐,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辞。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队,十三年如一日守护父亲的朱晓辉,像一名战士一样治疗麻风病的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还有为我国新疆地区人命安定生活而坚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移民第一职责人”——赵久富,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动甚至是一生诠释了“仁智礼义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向这些人物学习吧!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篇4“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梁万俊接受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飞机帽出黑烟这时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话,人是保住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保全飞机,为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驾驶着飞机着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话,这惊心动魄一幕,就用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生命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人创造出来。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不顾一切,感动总部,感动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田世国;像热爱生命贵希恩;像精忠报国任长霞;像不畏艰苦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沃土,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辉煌成就、崇高忠贞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坚强性格、可歌可泣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阳光洒满大地,芳香鲜花开满人间。
2023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篇5我,是新型冠状病毒。又名2019ncov,我诞生于2019年末2020年初。来到这人世间,我是有目的的。
回想起我刚诞生那会,真不是份美好的回忆:到处是蝙蝠痛苦的哀嚎和人类疯狂的笑声。也许,就是这种声音唤醒了我,使我在蝙蝠恐惧痛苦的血液中诞生了。
只要一想到动物被残忍杀害时的痛苦,我便觉得心中有怒火在燃烧,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替被人类杀害的动物报仇。那么,亲爱的人类,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信我的所作所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没错,顺着野生动物的血液进入人类的身体引起肺炎,就是我的目的。而效果,我相信人类也看到了吧。
我看到人类开始慌乱,开始逃离,开始想方设法的摆脱我。果然不出我所料,在灾害面前,人类是那么的渺小,于是我开始得意洋洋。
可我似乎太低估了人类,即便在病魔的折磨下,他们也很快清醒过来了。“那又如何”,我在心中愤愤不平地想道,“人类不是很自私吗?”即便面对是现在这种情况,人类也无力回天了吧。
但人类并没有如我想像的一般脆弱,他们开始团结一致,带着决绝的孤勇直面我,我开始感到不安。
当我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仆后继,坚守一线时,我有了惧怕,我想要虚张声势,吓退他们,但无数白衣赤子站在我面前,似乎无畏死亡。可为什么,我分明从他们眼中看到了惧怕,但他们却不愿往后再退一步。“这就是人类吗?”我自问。
接着,我看见按满了红指印的请战书,看见了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看见了人类崩溃大哭后却又擦干眼泪笑着说:“我们可以。”看见了即使万般不舍也可以红着眼眶说:“你去医院上班吧,我等着你回来吃年夜饭。”看见了举国上下互相鼓励,看见了院线电影纷纷撤档……,看见了太多太多我不曾想到的事情,我承认我被震撼!原来,人类是如此强大。
我想我该走了,我给人类的教训也足够了。但我要奉劝人类一句话: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也是地球上千千万万生物的家园。
篇六: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沈忠芳感动中国观后感
最近,一则关于沈忠芳的新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沈忠芳是一名山东省莱芜市的交警,他在执勤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一名逃逸的司机,最终不幸身亡。这件事情让人们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让人们深刻地思考了许多问题。
沈忠芳是一名普通的交警,他平凡而又勇敢。他在执勤时,不顾自身安危,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逃逸的司机,最终不幸身亡。这种精神令人感到非常的感动,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沈忠芳的事迹,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沈忠芳一样,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不畏惧困难,不怕牺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英雄。
沈忠芳的事迹也让我们思考了许多社会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责任,如何去承担这些责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像沈忠芳一样,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不畏惧困难,不怕牺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我们应该像沈忠芳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沈忠芳的事迹,也让我们思考了如何保障交警的安全。交警是
-1-
维护社会交通秩序的重要力量,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应该为交警提供更好的保障,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全地执勤,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沈忠芳的事迹,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也让我们思考了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像沈忠芳一样,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交警提供更好的保障,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全地执勤,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让我们一起缅怀沈忠芳,向他致敬!
-2-
篇七: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优秀7篇)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
篇一
沈忠芳前辈从抗日战争时一路走来,经历了导弹将家园炸成废墟,发愤图强,毕业后来到二院工作。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不受侵犯,带领同事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了无数难题,研制出了许多型号的地对空导弹。为了工作甚至与家人生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了解了他的事迹以后,我深受感动,我要学习沈忠芳前辈以及无数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人们,不惧挑战,不畏艰苦,将保护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防事业、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
篇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观看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沈忠芳。他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隐姓埋名60余载,投身导弹研制,用自己一生的执着来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们更要以他为榜样,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结合,将个人理想融入实践,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
篇三
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约而至。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生动诠释了沈忠芳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导弹人生”。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这句话满分作文网深刻展现了老一辈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您为楷模,坚守初心、以身许国、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将永远学习发扬这种精神,在新征程中奋勇向前、砥砺前行。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
篇四
沈忠芳在年少时,便把为祖国造飞机的愿望深藏于心,不仅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还在后面导弹研制领域从零开始,研究出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精锐武器”B6”系列。
研制导弹的事业中,面对一次次失败,他顶着压力,说他愿意自掏腰包继续研究。也是因为他的坚持,他给同事们带去了坚定的信念,让研究事业不至于夭折,让整个队伍宁心静气继续研究。经过多年研究与实验,让中国导弹也能走出国门,得到外国客户的肯定!
他在记事本首页写着”献身事业,淡泊名利,笑对人生,问心无愧”的话语,我想,这就是他对他自己人生最贴切的评价。
同样作为航天科工的一员,我被沈忠芳的行为深深感动,我要以他为榜样,努力为中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面对
失败时有一次又一个次重新开始的勇气!青年当立远志缓行路,但永不言弃!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
篇五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沈忠芳戎马一生,从1958年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开始,沈老就投身于航天事业。尽管当时技术上的受限以及敌对势力的封锁,但是这无法打退沈老那颗热诚的决心。”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沈老这一代不计得失,为祖国繁荣昌盛默默无闻奉献着,到今天这段隐秘而神圣的浮出水面并影响着这一代的年轻人。现在,为祖国奋斗的火炬传交到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手上。这沉甸甸的使命感,使得年轻人的敬重之心油然而生。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
篇六
大国脊梁,国士无双!每一个隐姓埋名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沈忠芳,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我们要以沈忠芳同志为榜样,在伟大的国家,在最好的时代,创造成就精彩人生的更多可能性。追逐梦想的路上没有捷径,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唯有奋斗才能不负韶华,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才能不负这个属于追梦者的时代。
2022感动中国沈忠芳事迹观后感
篇七
观看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内心深处久
久不能平静,为十位在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先进人物动容。其中沈忠芳老前辈的光荣事迹最是让我感触良多,从他身上感受到的航天人信仰化作一股力量,鼓舞着我砥砺前行。沈老始终以满足祖国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起初为了阻止美国U2侦察机侵犯我国领空,到后来响应国家号召自主提升核心技术,沈老先后参与了“红旗一号”“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带领团队创造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的发展与成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为了秘密研制导弹,沈老隐姓埋名60余载。同样身为航天科工二院的科技工作者,我从沈老的事迹中深切感受到了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以沈老为榜样,树立更坚毅的信仰,提升为国为民做贡献的使命感,对待工作严慎细实,坚决不触碰保密红线。已有沈老这样杰出航天工作者珠玉在前,后辈也必定传承这份航天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延续沈老的辉煌,为祖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篇八: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1沈忠芳,1934年生,今年88岁,导弹技术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曾任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多次获得航天奖、中国航天基金奖,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忠芳特别喜欢电视剧《外交风云》,这部剧里有他所亲历的那些过往。沈忠芳拿出手边的一个小本子,上面是多年前他写下的,周恩来对导弹试验的要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这十六个字,跟随了沈忠芳大半生。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22022年4月,12位隐姓埋名的我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的名字首次向社会公开,沈忠芳就是其中的一员。这是他退休后12年,第一次以真名展示在公众面前。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是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小就立志为祖国设计飞机。
他将自己的一生最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他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从小目睹国破家亡、战火纷飞纷飞,他燃起了报国梦想,造飞机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沈忠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学院,在飞机设计专业学习。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学们,大干一百天,终于将中国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送上蓝天,这是他的毕业设计,也是儿时的梦想。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从事导弹研究工作,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导弹人生的开始。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320世纪60年代,面对美军空中侦察机屡屡挑衅,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防空武器系统,精准击落了数架U-2高空侦察机。外国记者向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发问:“中国究竟是用什么神秘武器实现打击的?”陈毅回答说:“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
“竹竿”确实存在,然而国防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使他们不为人知。今年4月24日,12位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随《导弹人生》一书的出版首度公开,《吾家吾国》节目组带你走近其中的一位——沈忠芳总指挥,看一代代导弹人躬身奋斗,如何在隐秘的角落以理想和信念捍卫了祖国的朗朗晴空。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4中国的导弹是从仿造开始的,但是真正创新则是依靠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当时美国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频繁进入我国空域侦察,高炮部队设伏防卫,当时碍于其飞行高度达到了21000米,飞机够不着,高炮打不准。
为了震慑敌人,摧毁U2高空侦察机,我军开始自主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其中艰辛自然不必多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自此U2不敢来犯,我国导弹核心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独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规范。
30岁,沈忠芳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研制。在科研人员通力合作下,1967年研制成功,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
36岁,沈忠芳正式加入FJ型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三年后攻关后,FJ型号第一次试飞导弹的试验。点火几秒钟后,发动机就爆炸了,沈忠芳在从不离身的笔记上记下了这沮丧的一天。
从此带着团队进入“归零”,一举解决了导弹发动机问题,还创新地给导弹穿上一层隔热服,降低发动机飞行高温的同时,还降低了弹体温度。
从单独型号,到导弹系统,在沈忠芳的带领下,多款导弹取得成功,其中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项的就有8个。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520XX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首次亮相,沈忠芳说:“东方的睡狮醒了,谁敢欺负我们?”
76岁,沈忠芳离开岗位,回到了亏欠太多的家庭,直到这一天他也没法和孩子问自己到底在干什么。隐姓埋名60载,再回首已是暮年。
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
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沈忠芳个人事迹精选篇6中国的事情,必须、也只能中国人说了算。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而天底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平地起高楼。
从地面上天,击中高速运动的飞机,这样的导弹,作用的机理是什么?沈忠芳也不是那么清楚。1970年,36岁的他正式加入FJ型号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摆在沈忠芳面前的,除了落后的工业基础,还有很超前的工程设想。
工程的整体方向是什么?不知道;导弹作用的机制是什么?不知道;工程所需的各种资源能不能跟得上,也不知道。沈忠芳和同事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事儿,不但得搞成,还得搞得漂亮。
“越干越热爱,越干越想干。”沈忠芳说。
沈忠芳和同事们在试验场
整个大地都震动了,漫天的火光像烟花一样。正陶醉间,头顶上纷纷掉落的碎片总是能让沈忠芳从深夜里惊醒……
1972年,三年攻关之后,二院进行了FJ型号第一次试飞导弹的试验。由于推力很大,加速度很快,点火后几秒钟,发动机就爆炸了。
沈忠芳带领着团队重新出发,不但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还给导弹穿了一身隔热服,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在大气层飞行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高温。
推荐访问:感动中国观后感忠芳的故事 观后感 感动中国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