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10篇

时间:2022-10-23 14:25:06 浏览量:

篇一: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革 读后感

  进入 21 新世纪,中国教育正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网 络化的发展、我国进入 WTO 后面临的国际竞争挑战,都迫使我们不能不改革。改 革需要奠定清晰的价值与目标,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迫切需要新的教育哲学 和教育理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当前的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科 学依据和正确方向。科学发展观极大拓展和丰富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是中 国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指针。据此,正确而全面地阐述这一理念对深化教育改革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就会使改革失去明确的方向,沦为无可无不可得 状态。

  作为当今中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理论研究者也非常关注这个话题,近两 年来,关于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关系,科学教育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教育改革及 策略等问题,在报刊杂志上也刊登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有很多,但多停留在理 论层面,且分散于发表于各种刊物,给人以浮光掠影,一鳞半爪的知识,虽有不 少深刻的见解,却很难让人对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教育的本质、教育发展的目的及 其发展策略有全局的把握。而《中国教育改革》一书全面、细致地论述了科学教 育发展观和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关系,该书不但对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非科学发 展的现状和倾向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还结合各章节内容列举了大量的背景资料, 这些资料、数据为理论阐述提供了恰当、充分的佐证,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中国教 育存在的许多问题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中国教育改 革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而更为重要的是,本着求真务 实的态度,怀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从多方位的视野,对改善中国教育改革实 践提供了详实的实证研究,论证严密,有极强的可行性。

  本书在内容上有如下特点:书中没有泛泛而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是在着 重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意蕴之后,紧紧扣住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影响和作用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观点。如“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 点和难点都在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去养 成”。接着,本书作者运用科学辩证的思维对中国过去 25 年的教育发展成就进 行了系统的归纳,在对过去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的同时指出,当代中国

   教育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改革,评述客观、精当。此外,作者从科 学发展观的视角对中国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综合大量文献资料,使 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各级、各类、各地区教育的积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对中国教育的顽痼作了深刻的阐述,分析入理, 发人深省。如教育观念的落后、课程改革的相对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是 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严重相悖的;教育资源稀缺与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 支出水平低下,教育发展水平低,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城乡之间的差别,以及国 家在学校之间的扶持力度等等都关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问题。本书 关注的不仅仅是中国教育存在的由来已久的弊端,同样也十分关注时代发展对教 育提出的新问题。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无论老伤还是 新疾,本书都一一为其把脉诊治,为此,全书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论述解决中 国教育现存问题的策略,书中精辟、中肯的建议使得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再是 一个口号,而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科学发展观为理解教育的实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中国的教育改革带 来新的希望,也赋予了我们去研究新理念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中国教 育改革》一书集理论性、系统性、针对性于一身,博采众长,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紧紧围 绕什幺是科学教育发展观,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先进理念来统领当代中国教 育改革这一主题展开有见地、有深度的思考和分析。该书可读性强,具有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在广泛开展教育改革的今天, 当我们致力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办学模式、推广素质教育之际,读一读此 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对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汲取经验教训都不无脾 益。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必会走上繁荣,而

  

篇二: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 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 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 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 不成为学。”

  “建设一个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不是一说就可以成功的。我们必须用科 学的方法去实验,必须用科学方法去建设。我们对于幼稚园之种种理论设施都要问它一个究 竟,问它一个彻底。我们要幼稚园里样样活动都要站得住。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一 个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 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进行幼稚教育之普及要有三个步骤。(一)改变我们的态度;(二)改变幼稚园的办法;(三) 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这是我读完本书后,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几句话,朴实的花语,真挚的教育热情以及严 谨的教育态度。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 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 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陶先生的 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 义。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该理论是在批判传统 教育、吸收改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他认为清末 以来,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式教育,但实质上仍是旧的一套,所谓科学教育,不过是 书本的科学、陈列的实验,这种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脱离生活实际,按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 学生只能是一些书呆子、蛀书虫,是会走路的“字纸篓”,这种缺乏生活力和创造力的教育, 只能为少爷、小姐所享用,与民众生活无关。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陶行知受杜威教育 主张的影响,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了改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翻了半个筋斗, 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为“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过 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 毕业。”与之相联系,陶行知还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以此来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 的内容,其教学论为“教学做合一”,“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 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要让学生成为对大众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在南京创办了实验 乡村师范学校,身体力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他要学生学会自己料理生活,自已学会解决生 计问题,为将来到穷困乡村教学做好准备。看看 80 多年前的一些乡村师范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们很早起床,整理校舍,过农夫般的生活;学生们除了上文化课,还要学习烹饪,这决 不是为了得到美食,而是因为“有的学生到乡村去做教员,饿了两天,就是吃了不会煮饭的 苦楚”。陶行知因此喊出了“不会种菜,不算学生。不会做饭,不得毕业”的口号来。

   陶行知说:“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 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财配担 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倘使个个乡村教师的心都经过了农民甘苦化,我深信他们必定能 够叫中国个个乡村变做天堂,变做乐园,变做中华民国的健全的自治单位。”说得多有激情, 但现在呢?现在看,这是梦话。“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老 人吃饭不种稻,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农 夫子弟变成书呆子。它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它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前 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

  陶先生为他的“生活教育”奔走鼓吹,亲身实践。看到那些在困苦中坚持教育理想的 乡村学校的教员们,陶先生演讲时热泪盈眶,几不能言。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讲坛上流眼 泪,当时痛恨自己,不能制止,事后一想,为农民及乡村教育流几滴眼泪也是应该的。”

  陶行知尤其重视学龄前这段时期的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他在多篇著作 深入地阐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能否普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幼儿教育是为培养大批 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打基础的事业。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 宜,方能发荣滋长。”因此,他主张要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因 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分析了当时幼儿教育的状况, 他尖锐地指出,旧时的幼儿教育是富贵人家和伪知识阶级的专利品,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国 民后代的意义。在陶行知先生的不断努力下,中国才诞生了一批真正为工农服务的中国的、 省钱的、平民的幼儿教育机构。

  陶行知先生特别注意研究性学习,包括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全面发 展的重要性,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这是符合“社会即学校理念的,也是“做”在 新课程上的具体表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查、实验、采访、 查阅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亲临社会实践并得到 学习体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培 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正 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 有利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反映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特别 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 力,这一思想与上个世纪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 指导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 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 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 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 类文明的传递者。

  

篇三: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孔子和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世界知名度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和陶行 知的思想既有一脉相通之处,又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印。从孔子到陶行知到新 课程,其教育理念之所以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因为他们教育理念的终极追求都 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为鹄的,我们可以具体地解读为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以及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 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 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万世师表”。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将会全面 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 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将会 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 论指导。同时,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 进一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 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 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 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 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 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陶先

   生的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 回过头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 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 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 以做为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先生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要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 应干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的学习已不是被动 地接受,而是通过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去体验 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的成功。试看我们今天的 课改,不是正在走向大师所说的正确道路吗?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 上、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设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 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是在“教材”,而是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共 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 活动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注重学生的单向发展转向多向发展教学内容由 拘限于课本延伸到社会和生活,拘限于现成知识拓展到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手段由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向使用多媒体。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 动中的主体价值,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学 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 构,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 的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 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和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就是强调陶先生说的“ 做” 实践整个课程设置中 的地位,说明实践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这是符合“社会即学校理念的,也是“做” 在新课程上的具体表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查、 实验、采访、查阅资料(material)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通过研 究性学习使学生亲临社会实践并得到学习体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提高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 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 程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 有利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反映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 综合化,特别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这一思想与上个世纪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 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 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 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 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 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 文明的传递者。

  

篇四: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无 数风流人物,陶行知——我最佩服的教育家。这一段有幸读了陶老先 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 去学习。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 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 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 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 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

  陶行知尤其重视学龄前这段时期的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造》一 书中,他在多篇著作深入地阐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能否普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幼 儿教育是为培养大批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打基础的事业。他说:“教 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因 此,他主张要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因为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分析 了当时幼儿教育的状况,他尖锐地指出,旧时的幼儿教育是富贵人家 和伪知识阶级的专利品,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国民后代的意义。在陶 行知先生的不断努力下,中国才诞生了一批真正为工农服务的中国的、 省钱的、平民的幼儿教育机构。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 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 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学校教学管理制

   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 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 作。

  

篇五: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有感

  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 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 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 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他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本书, 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 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 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 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 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 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 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 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 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 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 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 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 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 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 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 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 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 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 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 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 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 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 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 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教 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 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 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

   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 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 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 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 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 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 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 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教学做 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其 含义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 明。”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 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 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 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 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 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 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 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 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 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 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陶先生这种以生活 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 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 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 学习。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 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 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 育的目的。

  高坪镇中心完全小学 戴志江

  2017 年 12 月 19 日

  

篇六: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孔子和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世界知名度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和陶行知的思想既 有一脉相通之处,又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印。从孔子到陶行知到新课程,其教育理念之所 以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因为他们教育理念的终极追求都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为鹄的, 我们可以具体地解读为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以及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 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 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重新审视陶行 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 育。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 育活动之中,将会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 效的理论指导。同时,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进一 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以下是由 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 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 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 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知主张知 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 与实践的统一。”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 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 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拿做 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学生学 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干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 的学习已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 去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的成功。试看我们今天的课改,

  不是正在走向大师所说的正确道路吗?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 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设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是 在“教材”,而是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共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 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活动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注重学生的单向发展 转向多向发展教学内容由拘限于课本延伸到社会和生活,拘限于现成知识拓展到运用知识

   解决新的问题教学手段由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向使用多媒体。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 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教 学做合一” 的精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 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 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 新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就是强调陶先生说的“ 做” 实 践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说明实践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哈代赋予了苔丝很多美好的品质:漂亮美好,坚强乐观,善良孝顺,勤劳淳朴,。像 作家所说“这样美丽的一幅细肌腻理组成的软縠明罗”理应得以健康成长,得到她应有的 待遇,可看看苔丝的生存环境:出身贵族的她家族现在已经没落,生活贫苦,经济拮据, 即使学业有成也不得不放弃读书而早早工作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假冒德伯家的亚雷一 家却混得风生水起;尽管苔丝聪慧善良,但她的父母却愚昧无知,也是他们一直劝苔丝去 认本家才导致苔丝被玷污;社会的冷漠和传统观念使得苔丝坦白身世后遭到歧视和遗弃。

  这一切都逼得苔丝最终走投无路,尽管作出了抗争,生命还是早早地被这个社会夺去。

  研究性学习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对学生 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这是符合“社会即学校理念的,也是“做”在新课程上的具体表现。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查、实验、采访、查阅资料使学生的学 习方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亲临社会实践并得到学习体验通过研究性 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 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 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有利学生的终 身发展的理念,反映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特别是新课程强 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这一 思想与上个世纪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 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 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 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 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 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篇七: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孔子和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世界知名度的伟大教育家。孔 子和陶行知的思想既有一脉相通之处,又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樱从孔 子到陶行知到新课程,其教育理念之所以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因为他 们教育理念的终极追求都是以实现人的开展与完善为鹄的,我们可以 详细地解读为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根底性以及教育内容的 生活化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 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 求真的教育理论,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芒的典范,不 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 创造教育思想与理论,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理论才能为核 心的素质教育。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理论 才能的培养真正浸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将会为我国目前许多地 区和学校正在进展的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同时,老师在不断丰富、开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 进一步促进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 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 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 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 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 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与理论的统一。〞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对 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回过头 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 下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 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 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 学,方是实学。〞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动 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 社会的才能,学生能用这方法和才能,去适应干新环境,解决新问题, 分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的学习已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通过 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去体验学习带来 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的成功。试看我们今天的 课改,不是正在走向大师所说的正确道路吗?在新课改中,老师不再 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进犯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立者,是学生的 学习伙伴,是学生全面开展的促进者。老师不是在“教材〞,而是在 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共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 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气氛。课堂活动由老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 注重学生的单向开展转向多向开展教学内容由拘限于课本延伸到社会 和生活,拘限于现成知识拓展到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学手段由一 支粉笔打天下转向使用多媒体。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的主体价值,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

   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 自己的知识构造,充分表达了“教学做合一〞 的精神。教育部根底教 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理论活动并作为必修 课程。纲要强调通过理论,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 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中增设“综合理论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必修课 程,就是强调陶先生说的“ 做〞 理论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说明 理论对学生终身开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全面开展的 重要性,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这是符合“社会即学校理 念的,也是“做〞在新课程上的详细表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 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查、实验、采访、查阅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方 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亲临社会理论并得到学习 体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进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学会 了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我们正在进展的新课程改革可以说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根底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有利 学生的终身开展的理念,反映了现代化与时代开展的要求,强调了课 程的综合化,特别是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 实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才能,这一思想与上个世纪年 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

   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严密结合 新课程的施行,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 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 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 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进步自身 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 的传递者。

  

篇八: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孔子和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世界知名度的伟大 教育家。孔子和陶行知的思想既有一脉相通之处,又打上了 各自的时代烙印。从孔子到陶行知到新课程,其教育理念之 所以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因为他们教育理念的终极追求都是 以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为鹄的,我们可以具体地解读为教育 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以及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 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 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 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 世师表”。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将 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将会为我国目前许多 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 的理论指导。同时,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 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 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

   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 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 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知主张知行 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 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陶先生的教育 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 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 义。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 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 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拿做 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先生“教 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 口、动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干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 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的学习已不是被动地接受,而 是通过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 去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 的成功。试看我们今天的课改,不是正在走向大师所说的正 确道路吗?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 犯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设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

   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是在“教材”,而是在与学生 一起学习、探究、共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互动, 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活动由教师中心转向学 生中心由注重学生的单向发展转向多向发展教学内容由拘 限于课本延伸到社会和生活,拘限于现成知识拓展到运用知 识解决新的问题教学手段由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向使用多媒 体。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提倡 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 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 的精神。教 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实践,增 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 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新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 就是强调陶先生说的“ 做” 实践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 说明实践对学生终身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性学习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 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这是

   符合“社会即学校理念的,也是“做”在新课程上的具体表 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调查、 实验、采访、查阅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 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亲临社会实践并得到学习体验通过 研究性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 了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正在进行的 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 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有利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反映 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的综合化,特别是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与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 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这一思想与上个世纪年代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 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 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 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 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 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 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 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

   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篇九: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结晶。他是我国近 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开创出生活 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 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 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读了陶 行之的教育论 ,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基础教育教 师的我 ,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的理解 和感受

  陶行知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 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 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 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 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 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 会学生做人、处世。幼儿园所要给孩子的不是空洞的、理论 性的教育,而是把生活中的教育带给孩子,我们要把真正的 自主还给孩子,做孩子们自己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 合在一起,因为现在教学成绩的压力,即使在幼儿园很多家

   长拔苗助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的心态,非得让孩子 们去提前学习小学化的知识,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发展到那 种程度,非要逼着孩子去写,去背,一言不合就开打。用书 本上的知识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学没学到东西。导致现在 有的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家长们的包办替代,让他们失去了很多探索的机会。

  我们要把所有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 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 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 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 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 发展的主体。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 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 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 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 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 习,健康成长。

  陶行知先生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 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 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 育家”,“万世师表”。今天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 育思想与实践,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

   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 中,为目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 指导。同时,我们教师要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 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勇于充 当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旗手,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篇十:中国教育改造读书心得《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感 (李深宏)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家。近期拜 读了他的著作《中国教育改造》一书,该书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结晶。

  陶行知开创出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做合一 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注重培养的创造性 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 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 族解放的教育。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 基础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的理 解和感受:

  孔子和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世界知名度的伟大教育家。从 孔子到陶行知再到今天新课程,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有诸多相通之处,又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印。因为他们教育理念的终 极追求都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为目的,我们可以具体地解读为教 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以及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等。

  陶行知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 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 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 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 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 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 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 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纵观当代的教 育,真是让人担忧。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 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

   分数来决定。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 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这些人将来如何生活、 生存?这类人其实到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连生活都成问题的 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难的。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 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 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 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知主张知行 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 义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 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认识, 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做是一 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 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 调学生学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要“教给学生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新环境, 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里的学习已不是被动地接 受,而是通过自主的合作、交流、探究,充满兴趣,全身心投入,去 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功走向事业的成功。试 看我们今天的课改,不是正在走向大师所说的正确道路吗?在新课改 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而是新课堂的建设 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是在“教 材”,而是在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共建。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的交 流、互动,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课堂活动由教师中心转向 学生中心由注重学生的单向发展转向多向发展,教学内容由拘限于课 本延伸到社会和生活,拘限于现成知识拓展到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教学手段由一支粉笔打天下转向使用多媒体。这些改革,突出了学生 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提倡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帮助学 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精神。在 新课程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强调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陶行知 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创造 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 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 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 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 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陶行知先生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 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 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今天重新审视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 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为目 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同时,我们 教师要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新一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勇于充当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的旗手, 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访问:中国教育 改造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