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7篇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1
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作者,村上春树,日本人,书名《挪威的森林》,取自一首同名乐曲。
很久没读小说了,准确地说,是很久没读书了。离开家的时候,怕路上无聊,从儿子的书柜中找出,没想到,飞机上读了一半,到喀什后,分两次,竟然读完了,而且,没有想象地那么难看。
书的代入感很强,读着读着,很容易就把书中的“我”想成现实中的我,或者把现实中的我想象成小说中的“我”,也许,从内心里,是对主人公“渡边”的一种心理认同吧。渡边孤独、随性,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映漠然,一直在寻求自我救赎,象极了自己。
不太喜欢小说的叙事风格,类似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象记流水账。好在村上是东方人,所描写的环境也并不算陌生,加之线索简洁,书中人物的命运又委实令人牵挂,就不知不觉地读完了,否则,肯定又是和《在路上》一样,读了一半就摞下了。
合上书的那一刻,忽然有一种“解放”的感觉。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有很多与你不一样的人,过着与你不一样的生活,他们都会过完他们的一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着他们的故事。这时,你就不会觉得,你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你的三观是唯一正确的。渡边、木月(自杀)、直子(自杀)、初美(自杀)、玲子、绿子、永泽、“敢死队”等等,几乎没有一个是所谓的正常人,但他们都有他们的人生,他们的人生也是很有意思,至此,你会觉得应该宽容一些,包括对自己的--宽容。
最喜欢书的结尾:
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你现在哪里?”
我现在哪里?
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因为好奇,下了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来听,节奏太快,旋律也不悠扬,闹得慌,但歌词很有意思,完全就是书的风格,难怪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2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不知道大家读过没有。如果还没有读,我劝大家还是不要读了。至于为什么我会这样说,请听我慢慢道来!
前几天,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忙什么呢!我说没忙什么,在读一本小说而已!她就问我读的什么小说。我说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没想到她立即大叫,说她的一个朋友告诉她这本书是不能读的。当时我已经读了一多半了,就剩下最后十几页!自己想了一下,也感觉这本书读的不值!这本书里面写的东西,读来神经兮兮的,要是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非得读成神经质不可!
这本书的主人公,十八岁的年纪,正直青春年华,也是最易产生冲动的青春期!他的高中时最亲密的朋友,木月和直子是一对恋人,三人经常一起出游,密不可分。主人公在和木月打完台球的那天夜里,木月在自己家的车库里离奇地自杀身亡,从此给主人公的心理造成一种不可言说的阴影!而木月的女朋友,直子也悲伤的不知所措!
主人公在经历了木月的离奇自杀身亡和高中时的一段恋情后,依然决然地分了手,孤身来到东京一所私立大学读书。这一时期对主人公来说这是一段迷茫的时期。直到木月死了半年后,在东京的某个车站主人公又遇到了直子!从此,主人公和直子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甚至说有了一段说不清楚的感情故事,甚至连主人公自己都不知道是对是错!在两人交往过程中,直子从不谈起木月的死,她是那么深深地爱着从小青梅竹马的木月!在直子二十岁生日那天,主人公和直子发生了性关系,并发现直子还是个处女。第二天一早,直子就离开主人公回到了老家,后来就不知不觉进了一个精神疗养院进行疗养!
主人公在直子走后,一直通过书信与直子交往,一直到直子在疗养院附近的山林中上吊死去。在此期间,主人公除了在东京读书,打工和一些糜烂的生活外,曾两次到直子的疗养院看望过直子,试图让直子面对生活,并盼望直子精神早点好起来,好过来跟自己一起生活。主人公在校期间,通过跟绿子的交往,也对绿子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但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越轨行为,因为主人公对直子的健康一直抱有一丝幻想!也可以说,主人公对直子的感情和主人公与绿子的感情之间,总存在一定的矛盾在里面,这也是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来源!更主要的是主人公与直子,木月三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主人公的内心生活!
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主人公(渡边君)、直子等,伴随着一些小人物有木月、敢死队、永泽、绿子、玲子等。
主人公:主人公是现代都市大学生的典型代表!主人公面对的事学业、生活、工作和爱情!在面对大学生活的无聊和孤独时,主人公虽说有着太多无奈,但对于现状又感到无能为力,生活仍要继续!于是,主人公只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驱赶孤独和寂寞的方式,寻找一点点安慰!于是,他除了看书没有其他爱好,没有很多的朋友,上课也是一个人座,甚至没有同学知道他的名字!在直子离开他之后,他跟仅有的几个朋友之一,永泽学着出去跟女孩子鬼混,以便打发自己内心的孤独!后来,他连根女孩子鬼混都嫌麻烦,终于麻木了!就连和绿子的交往,主人公也是从内心的无聊和无所事事开始的!
既然生活如此无聊,那主人公为何还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呢!说道这里,我们不得把这本书的所有人物思考以便。主人公与直子、绿子的交往可以说是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生活到了无聊至极所致,但深入思考一下,我们也可以说是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但爱情的追逐过程中,活生活中难免会有踟蹰、迷茫、孤独或无助产生!这些负面情绪产生之后,就需要合理的途径发泄或排遣!如果这种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的发泄或排遣,那人肯定就会发疯,得神经病,神经崩溃甚至死亡!直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敢死队、永泽、绿子等,依次出现在主人公的生活中,给主人公孤独无聊的生活,恰如其分地添加了一些调味品,能够帮助主人公排遣或转移自己生活中的苦闷,不至于使主人公走向极端!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3
这次读书,在自己的读书群里邀了三人一起读,当我读到很想分享讨论的地方,才知道他们两个没有读,有时间读书真是一种幸福。
主人公喜欢徒步旅行、游泳、看书,喜欢一个人做事,这点很像自己。原来主人公喜欢读书,也是因为农活累人和自己比较懒的关系。小时候我给爸爸说,我不爱干活,爸爸说没有一个人爱干活。
绿子一直说主人公说话意思,有一次还说像亨弗莱•鲍嘉说话,自己周围要是有一个说话有意思的人,那该多好!每个人的话都是汉字组成的,只是每个人的组合方式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这个组合方式怕是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那就其实是喜欢一个思维奇特的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人。书里角色的思维方式能学习么?曾经看过一篇关于读书作用的文章,讲得就是书里人物的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的传给你。
书里直子住的疗养所里精神不正常的人,我倒觉得是正常的人,而疗养所外面的人才是不正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某一种精神病患者,只是我们不肯承认罢了。疗养所里的生活就像一个部落一样,每个人没有坏心眼,都很真诚!真诚有生存的土壤。主人公很真诚,我在想在我们的环境中他能否存在?我觉得他会被扭曲的只剩下尸体!现在把老实和笨划等号,说你老实其实是委婉说你笨,所以大家都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老实,努力学的聪明,聪明后真诚越来越少了。
1969年日本繁华而冷漠的都市,仿佛我们身边的城市现在在演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把生活塑造得越来越完美,却把心雕刻得越来越粗鄙,把社会变得越来越繁华,而心却在这种繁华中渐渐落寞。直子在那样的环境中无法生存,只有绿子这种亦正亦邪的才能存在。直子就是一种理想,读着的时候给人希望,指引生活的方向;绿子才是生活榜样,值得每个人学习。
我看见了自己。与渡边相似,我对生活也没有十分的热情,提倡顺其自然,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导致朋友寥寥无几。但就是这样的自己,也平稳地走过了三十年,并且将继续淡然地生活下去。读完《挪威的森林》,带给我的并不只有故事完结的悲戚惆怅,同样还有对未来无限的希望。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4
当四月来临,渡边感受到的不是春天带来的新意,而是无边的冷清与寂寞。
望着人们或结伴而行,或练习棒球,或卿卿我我,但身旁却连一个问声“早安”或“你好”的人都没有。木月、直子、绿子都渐渐离他而去,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
而对未来木月胆怯了,他没有勇气来面对,他甚至是恐惧的,不知所措的,他只有放下他的责任,选择离开。或许他认为死去是逃避责任的最好办法,也是惟一的方法,但是他错了,他给别人留下的是遗憾和痛苦。我不知道是不是该称他为懦夫,但我终究不能妄加评判。
直子或许是坚强的,至少木月死后她试着去生活了,她试图让生活加归原位,但她似乎发现好像一切都改变了,什么都已回不到原点了,渡边在她心中的位置始终比不上木月,她只有狠心地抛下渡边结束了自己21岁的年华,在她心中或许只有木月才是她心灵的归属。
死去的人或许是狠心的,他们永远无法理解活着的人有多么痛苦。
我不敢说活着是一件享受的事,相反我觉得活着是一件痛苦的事。你不光是为自己活着,有时更多的时候是为家人、为朋友,死去是多少不值得的事,死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并不能消除所有矛盾,只能给你最亲近的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与伤害。
在痛苦中渡边选择担起责任,选择好好活着。
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着成长,成长是不断采集欢乐与忧伤,采集成功与失败,采集收获与失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迷茫,你可能手足无措,你可能把世界都已看透彻。但回头望身后路时,那里留下了你深浅不一的脚印,不管你是否满意都无法重走一遍。
我想这就是青春。
成长的同时也是担负一种责任。
人性之美在于有勇气承担,有勇气面对,有勇气前进。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5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68年,那是世界震荡的周期,而在日本机动队捣毁壁垒逮捕了里面的学生,并且这样的事哪所学校都概莫能外并非独家奇闻。学生昨天罢课、朝校长竖中指、反战,高喊“返还冲绳,保安粉碎,战争胜利。”今天却乖乖走进教室,也许明天就会像他们曾竖过中指的校长那样工作,这对梦想与未来的残害是致命的远甚于坦克和机动队。这一代人的状态捷克书记概括的淋漓尽致:“他们是被历史包裹的一代人,却愚蠢的以为自己是在改造历史。”
这本略带忧伤,整体风格舒缓的爱情小说展现了20岁年轻人对爱情和生活的彷徨,对岁月的感伤,对未来的迷惘。村上春树此时正值二十来岁,对这段历史有着更深的感受。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一名男子与两名女孩之间的爱情纠葛。在所有人都歇斯底里的奔赴所谓革命前线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男主人公渡边一边陪直子散步,一边陪绿子看电影,这是怎样的宁静的心境又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呢。
故事只要围绕木月、渡边、直子展开的。木月是孤独的,三人的相处里,他谈吐自若,好不潇洒。但除此之外他却无其他朋友,在自我感觉安全的圈子里才可肆无忌惮地体验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孤独培养出了抑郁,抑郁繁衍出了死亡。前一秒
还与你谈笑风生地打桌球,转眼便自行了断在自家的车里,没有半句遗言。木月死后,三人行成了两人行。渡边和直子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渡边爱直子,很爱很爱。一直很难懂直子为什么在无法忘记木月含着泪和渡边发生关系,并且消失。后直子因精神病住进了疗养院,在此渡边固定的时间看望她,但她仍旧无法走出伤痛,也许她也试图接受渡边开始新生活,可她骗不了自己更不能欺骗渡边,她选择走木月的路,以死亡来解脱一切。她比木月要勇敢坚强的多,尽管他们有着相同的性格和观念。但毕竟直子努力了尝试了挣扎过。渡边他能成为这两个孤独者的朋友本身就是孤独的,不过他能淡然的看待一切,跟着自己的心去爱,抛开社会的一切。他是孤独的勇敢的充满同情与爱的,他没有抛弃不爱他有饱受痛苦的直子,也不愿伤害爱着他等着他的绿子,他是矛盾的,但他的爱没错。只是找不到方向。
除了他们三个人物外玲子、绿子、永泽、初美也都是这个社会的牺牲物,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信念。却终究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结合伍佰的歌我理解了挪威的森林的含义:无论爱人还是亲人朋友,每个人心中永远有个别人无法走进的森林,那里是心灵的净土没有欺骗虚伪,真爱在那里无拘无束,这却只是幻想。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6
用了连天的时间读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记下的感受,又担心记下的东西过于肤浅,然而怕又没有耐心,更多是怕没有时间继续读完第二遍,所以索性还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种种感受写落纸上。可能是习惯使然吧。
这是一本很封闭的书,没有过多的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我对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又知之甚少,这就是我担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个原因。我所说的封闭只是一个外界环境的封闭,而决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闭,相反,对人物的刻画上,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震撼力,因为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失之偏颇,它更多的给我了心理上的震撼。这震撼很强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强烈。
爱情、友情和性交织在一起,融洽、冲突、此起彼伏。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无所畏惧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触和近于病态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进死亡,又把死亡拖进活的部分,终于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爱不爱我?这不再是可以简单作答的问题。女人往往会把爱和性搅和在一块儿,男人却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分得很开。所以渡边不止一次的把爱的程度描写成象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很纯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径庭,永泽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追求,渡边也一样,只不过他把性分的细化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甚至更加可以细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开始处的伏笔更有意思,直子讲的那草皮掩过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会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潜意识的怕,所以终于掉进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爱,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变成相互的伤害。这些与性无关。玲子拥有的仅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从爱中解脱出来,坦然面对美好的生活,这区别于一般,显得很不容易。
谈及作品中悲剧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虽然通往悲剧的路途,一个激腾一个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对性和爱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的完美又不可能,终于导致悲剧。而绿子则很幸运的拥有确实的性和允诺的爱,更加坚强和果敢的性格给她带来了看似较完美的结局。有更多的时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争取。
总的看来,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实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书。现在是一定不能完全体会作者思想的,因为年轻,或许,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炼励,重读到这本书,重见到这篇文稿的时候,我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3000字大学生篇7
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作品,甚至是第一次读日本文学作品。其实这本书已经在我的读书清单里面不声不响地躺了很久,可是因为书名看起来没有那么有趣且我总把时间花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几乎已被灰尘掩埋掉。直到那次图书超低折扣促销,我抱着一定要赚点便宜的心态走进书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本书。好像有一双手拭去了那些纷扰的浮尘,迅速拿走一本,完成结账,一气呵成,内心还沉浸在一种类似失而复得的喜悦之中。
之后的日子,常常花出很大部分午休时间阅读这本书。教室里人很少因此很安静,午后的光线正好,营造出一个十分适合阅读的舒适坏境,插上耳机听着喜欢的音乐,慢慢读上几页之后再带着书中的温柔抱着喜欢的龙猫抱枕睡个午觉,一天中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刻不过如此。每天几页,书签插进的页数慢慢变大,一本书就这样渐渐读完了。
村上春树的文字很美,但我总能感受到孤独。主人公渡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普通人,孤独而无奈,不被人理解也不求别人理解。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人,在空虚迷茫的社会中始终保持自我,因此即使身边有许多善良的朋友,也还是常常伴随着一种孤独。书中所写的其他人,都是具有优点和缺陷的。纯洁无瑕但自卑封闭的直子、热情公道但沮丧无力的木月、能力出众但不负责任的永泽、“不完整”的玲子、优雅亲和但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初美,但绿子除外。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绿子。生活给绿子带来了很多挫折,但绿子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相反,她在这些坎坷中愈发乐观坚强,绿子身上永远存在着的开朗与活力,给这本稍显阴郁的书带来了珍贵的阳光般的生机。
书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渡边的许多朋友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自杀而死,他们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本该好端端活着的青春年纪。“少年时的我们追求激情,成熟后却迷恋平庸,在我们寻找,伤害,背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相信爱情,这是一种勇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现在的我还很年轻,不能完全体会作者书中更加深邃的思想,等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的时候再次回甘,应该会理解地更加深刻。